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
口述歷史與文化訪談
|
課號
Course Code
|
LE22300
|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
Oral History
|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
111
/2
|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
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學士班
|
學制別
Degree |
學士班
|
學分數
Credits |
3
|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
3
|
修別 Type |
選修 Elective
|
課/學程別 Program |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
課程分流
|
雙軌學習型
|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
|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
AI暨智慧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
|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
林以衡
|
聯絡方式 |
yihlin@mail.fgu.edu.tw
|
03-9871000 #
|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
一.2,3,4(313)
|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
|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
|
口述歷史有別於以文獻為主體的歷史敘述,以錄音訪談方式蒐集口傳以及具有歷史意義的個人記憶。文化訪談則是鎖定具有文化意義的地景、物件、傳說與事件,透過訪談呈現多元化的文化記憶。本課程結合兩者訓練學習者的訪談能力,使其具有選擇議題、訪問與呈現的能力。目前台灣社會、歷史處於解構與重構狀態,如果能夠透過個別訪談建構地方集體記憶,將有助於地方文化再生產,這也是目前各縣市正極力發展的地方學所需要的人才。
|
|
|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
|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
|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
|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
(1)專書 方蘭生,《天天練習說話魅力 傳播名師教你溝通、談笑、發Line、說服、演講的11道魅力說話術》(臺北:時報文化,2015年)。 王淑俐,《教師說話技巧 : 教師口語表達在教學與師生溝通上的運用》(臺北:師大書苑,1997年)。 王世豪主編,《深度討論力:高教深耕的國文閱讀思辨素養課程》(臺北:五南出版社,2019年9月6日)。 冊》(臺北:五觀藝術管理出版,2006年)。 朱凌, 常清著,《情緒智慧說話課 話不投機怎麼開口?不爽回擊如何》(臺北:方言文化,2018年)。 吳國淳,《理解與詮釋:觀眾與博物館學習研究》(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5年)。 河森堡,《超級導覽員趣說博物館》(臺北:時報文化,2019年。) 河森堡,《超級導覽員趣說博物館2》(臺北:時報文化,2020年。) 游雅婷,《解說者的地圖:淡水社區大學優質導覽課程操作經驗》(新北:淡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2007年6月)。 黃光男,〈美術館的導覽工程〉,《現代美術》第46期(1993年2月),頁7-8。 黃琡華,〈如何幫助學生提升口語表達能力?「口語表達」課之設計與實踐〉,《2011第十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2011年10月29-30日),頁609-615。 葛林德,《如何培養優秀的導覽員:博物館與相關文化教育機構導覽人員養成手 廖佳玲,〈語言表達與說話藝術〉,《2011第十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2011年10月29-30日),頁523-531。 廖思涵,〈華語口語表達策略與應用〉,《2011第十屆台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臺北:台灣華語文教學學會,2011年10月29-30日),頁543-549。 臺灣觀光發展策略協會,《讓世界旅人看見台灣:地方創生╳觀光創新的12堂課》(臺北:商務印書館,2019年11月)。 賴佳欣,《社區導覽人才培訓成效改善之行動研究-以「哈瑪星文史導覽人才培訓班」為例》(高雄: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2016年)。 羅欣怡,《地方‧文化‧博物館:博物館的社會關懷與實踐》(臺南:臺灣歷史博物館,2016年12月)。
(4) 期刊論文
Resnick, L. B. (1995). Inventing arithmetic: Making children's intuition work in school. In C. A. Nelson (Ed.), Basic and applied perspectives on learning,cognition, and development (pp. 75-101). Mahwah, NJ: Erlbaum。 林明瑞,〈適合環境教育場域之課程方案發展及教學成效之探討〉《人文社會科學簡訊》,21 卷 1 期,108 年 12 月,頁33-39。 彭雅惠,〈閱讀-口語表達-反思寫作教學法之應用研究-以管理學概論為例〉,《環球科技人文學刊》第25期(2020.02.21),頁25-40。
|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
無
|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
|
學生請假規則
|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
課程平台
|
http://elearn.fg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