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中國古典文學專題  
Course Code
LE655A1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0 /2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制別
Degree
碩士在職專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自學力 ■實作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分組討論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許聖和 聯絡方式
shhsu@mail.fgu.edu.tw
03-9871000 # 21111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六.1,2,3(324)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旨在考察中國歷代各特定時期有關「文學」的理論與評價觀點,探討其形成因素、觀念內涵、關涉層面及相應的作用和影響。為要理解古代不同時期文學現象的特性,自須通過相關文獻、典籍,或針對重要文論家的觀點作較集中深入的討論。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培養研究生關於中國古代文學史的專業知識
2培養研究生拓展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視角
3培養研究生研讀文本和歷史文獻與運用的能力
4培養研究生撰述專題論文的學術能力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介紹 
2葉嘉瑩:〈進入古典詩詞之世界的兩支門鑰〉,《我的詩詞道路》。 
3葉嘉瑩:〈進入古典詩詞之世界的兩支門鑰〉,《我的詩詞道路》。 
4古添洪:〈比較文學視野與中國文學〉,《中國文學新詮釋——關涉與意涵》。 
5古添洪:〈比較文學視野與中國文學〉,《中國文學新詮釋——關涉與意涵》。 
6胡可先:〈出土文獻與唐代文學史新視野〉,《出土文獻與唐代詩學研˙究》。 
7胡可先:〈出土文獻與唐代文學史新視野〉,《出土文獻與唐代詩學研˙究》。 
8簡錦松:〈現地研究導論〉,《杜甫詩與現地學》。 
9簡錦松:〈現地研究導論〉,《杜甫詩與現地學》。 
10黃一農:〈e考據時代的紅學研究〉,《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 
11黃一農:〈e考據時代的紅學研究〉,《二重奏:紅學與清史的對話》。 
12李白詩專題討論 
13李白詩專題討論 
14杜甫詩專題討論 
15杜甫詩專題討論 
16李義山詩專題討論 
17李義山詩專題討論 
18論文繳交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20%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30%  平時報告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50%  專題論文 
4其他/other 0%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唐‧元結等選:《唐人選唐詩》,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5年5月臺景印初版。
宋‧洪邁元本,清‧王士禎選輯:《唐人萬首絕句選》,臺北:藝文印書館,1981年3月2版。
宋‧謝枋得選:《千家詩》,臺北:廣文書局,1979年。
宋‧嚴羽著,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2月北京第1次印刷。
金‧元好問選,元‧郝元挺註:《註唐詩鼓吹》,臺北:廣文書局,1972年4月初版。
明‧李攀龍編選,日本‧森大來評釋:《唐詩選評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10月臺景印初版。
明‧高棅:《唐詩品彙》,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7月第二版。
清‧王堯衢選註:《古唐詩合解》,香港:永新書局,1950年8月次版。
清‧沈德潛選註,王雲五主編:《唐詩別裁》,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5年5月臺1版。
清‧沈德潛《說詩晬語》,收錄於陸費逵總勘《四部備要》集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5年台一版
清‧何文煥編訂:《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91年 9月 5版。
清‧姚鼐選:《古今詩鈔》,臺北:廣文書局,1962年初版。
清‧蘅塘退士選輯:《唐詩三百首》,臺北:久久出版社,1981年元月再版。
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上、中、下三冊),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10月第6次印刷。
安旗主編:《李白全集編年注釋》,成都:巴蜀書社,2000年4月第1版。
郁賢皓選注:《李白選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版。
詹鍈主編:《李白全集校注彙釋集評》,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12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
瞿蛻園、朱金城校注:《李白集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2月第2次印刷。
〔唐〕杜甫著、〔清〕楊倫箋注:《杜詩鏡銓》,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2003年。
〔唐〕杜甫著、〔清〕仇兆鰲注:《杜詩詳註》,北京:中華書局,1979年。
〔唐〕杜甫著、〔清〕錢謙益箋注:《錢注杜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宋〕趙次公注、林繼中輯校:《杜詩趙次公先後解輯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明〕汪瑗:《杜律五言補註》,臺北:臺灣大通書局,1974年據明萬曆四十二年新安汪氏刊本影印。
〔明〕邵寶:《刻杜少陵先生詩分類集註》,臺北:臺灣大通書局,1974年據明萬曆二十三年吳周子文刋本影印。
〔明〕王嗣奭:《杜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明〕單復撰:《讀杜詩愚得》,臺北:臺灣大通書局,1974年據明宣德九年江陰朱氏刋本影印。
〔明〕唐元竑:《杜詩攟》,臺北:臺灣大通書局,1974年據康熙間編者手稿本影印。
〔清〕黃生:《杜工部詩說》,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5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據中國人民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五年一木堂刻本影印。
〔清〕朱鶴齡輯注、韓成武等點校:《杜工部詩集輯注》,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9年。
〔清〕浦起龍著、王志庚校點:《讀杜心解》,北京:中華書局,1977年。
〔清〕張溍評註:《讀書堂杜工部詩集註解》,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5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據遼寧大學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三十七年張氏讀書堂刻本影印。
〔清〕張遠箋:《杜詩會粹》,收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集部第6冊,濟南:齊魯書社,1997年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清康熙刻本影印。
〔清〕顧宸:《辟疆園杜詩注解》,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5年據日本國立公文書館藏清康熙二年顧氏辟疆園刊本影印。
〔清〕吳瞻泰:《杜詩提要》,臺北:臺灣大通書局,1974年據山雨樓藏板影印。
〔清〕劉濬輯:《杜詩集評》,臺北:臺灣大通書局,1974年據清舊鈔本影印。
〔清〕佚名撰:《杜詩言志》,收入《續修四庫全書》集部第170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據揚州廣陵古籍刻印社校刻本影印。
蕭滌非主編:《杜甫全集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
(清)朱鶴齡箋注,程夢星刪補:《李義山詩集箋注》(台北:廣文書局,1972)
(清)吳喬:《西崑發微》(台北:廣文書局,1973)
(清)沈厚塽:《李義山詩集輯評》(台北市:學生出版社,1967)
(清)屈復:《玉溪生詩意》(台北縣:正大出版社,1974)
(清)紀昀:《玉谿生詩說》(台北市:臺灣大學圖書館藏清光緖十四年吳縣朱氏校刊本影印,1888)
(清)張采田:《王谿生年譜會箋》(上海:中華書局,1963)
(清)張采田:《李義山詩辨正》(北京巿:中華書局,1963)
(清)陸昆曾:《李義山詩解》(台北市:學海出版社,1986)
(清)馮浩註,王昭田編:《李義山詩集》(台中市:中庸出版社,1965)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