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歷史纂修與歷史寫作 (上)  
Course Code
HI307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Historiography and Authorship of History - I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08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歷史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Credits
 2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2    修別
Type
必修 Required
/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范純武 聯絡方式
cwfan@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三.3,4(309-1)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以歷史寫作、閱讀與欣賞為核心的基礎性課程;本課程以實務面的方法訓練為主,以培養在論文寫作上的基本態度,以及對於不同課題研究方法上具有基礎的認識。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1. 課程內容綜合介紹
2學術做為一種志業:如何成為一位歷史家
3閱讀與討論(一) 陳平原,〈一場遊行:五四運動的另類論述〉,陳平原著《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頁13-61。 閱讀:艾爾曼,〈中國文化史的新方向—一些有待討論的意見〉,《台灣社會研究》,1992.5月,頁1-27。
4閱讀與討論(二) 李孝悌,〈十七世紀以來的士大夫與民眾研究回顧〉,《新史學》第4卷第4期,頁97-141。 于志嘉,〈日本明清史學界對士大夫與民眾問題之研究〉,同上,頁142-176。 范毅軍,〈
5閱讀與討論(三) 閱讀:王銘銘,〈從民族志方法到中國社區論〉,氏著《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三聯書店,1997,頁25-64。 楊念群,〈美國中國學研究的範式轉變與中國史研究的現實處境〉,收於黃宗智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289-314。
6閱讀與討論(四) 閱讀:葛兆光,〈日本的中國道教史印象記〉,氏著域外中國學十論,復旦大學,2002,頁53-83。 李孝悌,〈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傳統與現代—1880-1930年代〉,《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一方出版社,頁141-201。
7歐美近代史學的發展(二週) 霍布斯鮑姆,《史學家—歷史神話的終結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六章、第十六章。 彼得‧伯克,《歷史學與社會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
8當代中國、台灣史學的發展(二週)
9史著的撰述與題材—以碩士論文為例。(討論宋家復、陳惠雯、陳志榮、吳正憲……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碩論)
10如何進一步地“閱讀”史料(討論)
11如何選題:一些基本的建議(討論)
12如何蒐集資料:資料庫的建立與運用(實作和討論)
13論文寫作的基本規範與要求(實作和討論)
14碩士論文大綱的撰寫與共同討論
15如何敘述與佈局(實作和討論)
16 學生論文習做與討論(一)(所須時間依人數而定)
17學生論文習做與討論(二)
18不同研究領域青年研究者的對話和討論(預定四次)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內容綜合介紹 
2學術做為一種志業:如何成為一位歷史家 
3閱讀與討論(一)
陳平原,〈一場遊行:五四運動的另類論述〉,陳平原著《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頁13-61。
閱讀:艾爾曼,〈中國文化史的新方向—一些有待討論的意見〉,《台灣社會研究》,1992.5月,頁1-27。
 
4閱讀與討論(二)李孝悌,〈十七世紀以來的士大夫與民眾研究回顧〉,《新史學》第4卷第4期,頁97-141。于志嘉,〈日本明清史學界對士大夫與民眾問題之研究〉,同上,頁142-176。范毅軍,〈明清江南市場聚落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新史學》第9卷第3期,頁87-135。 
5閱讀與討論(三)
閱讀:王銘銘,〈從民族志方法到中國社區論〉,氏著《社會人類學與中國研究》,三聯書店,1997,頁25-64。
楊念群,〈美國中國學研究的範式轉變與中國史研究的現實處境〉,收於黃宗智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頁289-314。
 
6閱讀與討論(四)
閱讀:葛兆光,〈日本的中國道教史印象記〉,氏著域外中國學十論,復旦大學,2002,頁53-83。
李孝悌,〈上海近代城市文化中的傳統與現代—1880-1930年代〉,《戀戀紅塵:中國的城市、欲望與生活》,一方出版社,頁141-201。
 
7歐美近代史學的發展(二週)
霍布斯鮑姆,《史學家—歷史神話的終結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第六章、第十六章。
彼得‧伯克,《歷史學與社會理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
 
8當代中國、台灣史學的發展(二週)
杜正勝,〈新史學之路—兼論台灣五十年來的史學發展〉,《新史學》第13卷第3期,2002.9,頁21-43。
盧建榮,〈後現代歷史學指南—讓我們重劃國內大學歷史教學的版圖〉,收於詹京斯,〈歷史的再思考〉,麥田出版。頁依版本不同。
黃宗智,〈中國研究的規範認識危機—社會經濟史中的悖論現象〉,收於《中國研究的規範認識危機》,牛津大學出版,1994,頁1-39。
 
9史著的撰述與題材—以碩士論文為例。(討論宋家復、陳惠雯、陳志榮、吳正憲……等各種不同類型的碩論) 
10如何進一步地“閱讀”史料(討論) 
11如何選題:一些基本的建議(討論) 
12如何蒐集資料:資料庫的建立與運用(實作和討論) 
13論文寫作的基本規範與要求(實作和討論) 
14碩士論文大綱的撰寫與共同討論 
15如何敘述與佈局(實作和討論) 
16學生論文習做與討論(一)(所須時間依人數而定) 
17學生論文習做與討論(二) 
18不同研究領域青年研究者的對話和討論(預定四次)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25%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25%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25%    
4其他/other 25%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