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台灣史  
Course Code
HI111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Taiwan History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08 /2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歷史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必修 Required
/學程別
Program
系核心Cor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課堂講授Lecture ■分組討論 Group Discussion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溫楨文 聯絡方式
wenzw@mail.fgu.edu.tw
03-9871000 # 21617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二.3,4(309-1);三. 2(309-1)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1.認識台灣的歷史、觀察台灣社會文化發展及脈絡
2.認同台灣歷史與文化
3.訓練田野調查及歷史的編纂能力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 具有對歷史人文思考、觀察、體知之能力
 2. 具有對「史學經典」理性體悟之能力
 3. 具有對歷史圖像、藝術圖像反思與品評之能力
 4. 具有史料蒐集、解讀、組織與基礎寫作之能力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介紹、學生作業要求、成績評定標準等說明 
2影片賞析:台北星期天 
3藍佩嘉,《跨國灰姑娘:當東南亞幫傭遇上台灣新富家庭》,台北:行人,2008。(選讀) 
4逃跑外勞作;四方報編譯,《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台北:時報文化,2012。(選讀) 
5影片賞析:候鳥來的季節 
6林立青,《做工的人》選讀。 
7伊慶春,〈臺灣的家庭變遷:家庭社會學者的研究關懷〉,頁219-254。 
8影片賞析:生命無限公司 
9楊世承,〈隔代教養家庭共讀困境、方案規劃與實施之行動研究-以樂樂國小祖孫閱讀系列活動為例〉,頁99-123。 
10期中考試 
11學習活動週 
12影片賞析:流浪神狗人 
13陳玉峰,《台灣素人:台灣宗教、精神、價值與人格》,台北:前衛,2012。(選讀) 
14林富士,〈醫者或病人?-童乩在臺灣社會中的角色與形象〉,頁511-568。 
15影片賞析:老莫的第二個春天 
16游鑑明,〈當外省人遇到台灣女性:戰後台灣報刊中的女性論述(1945-1949)〉,頁165-224。 
17游鑑明,〈當外省人遇到台灣女性:戰後台灣報刊中的女性論述(1945-1949)〉,頁165-224。 
18期末考試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10%   出席率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40% 1525個人校外參訪學習心得、文獻作業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40%40   
4其他/other 10%   綜合評比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朱德蘭,《臺灣慰安婦》,臺北:五南,2009。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地方施政與新領導階層之形成〉,《臺灣學研究》,24期,2019年6月,頁23-51。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2008。
吳雅琪,〈臺灣婦女團體的常青樹:臺灣省婦女會(1946-2001)〉,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08。
吳學明編著,《近代長老教會來臺的西方傳教士》,臺北:日創社文化,2007。
吳燕秋等著,《臺灣女人記事》,臺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2015。
李季樺,〈從日文原始檔案看廖添丁其人其事﹥, 《臺灣風物》,38卷3期,1988年9月,頁53-78。
李筱峰,《唐山看臺灣:228事件前後中國知識分子的見證》,臺北:日創設文化,2006。
李筱峰,《島嶼新胎記:從終戰到二二八》,臺北:自立晚報,1993。
李維修,《從素封家到社會菁英︰日治時期新竹地區士紳的社會角色變遷(1895-1937)》,新竹:新竹市文化局,2015。
沈德汶,〈日治時期臺灣浮浪者取締制度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卓意雯,《清代臺灣婦女的生活》,臺北:自立晚報,1993。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 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2003。
林于庭,〈戰後吳鳳形象的再建構與集體記憶的塑造(1945-1988)﹥,《臺灣史學雜誌》,25期,2018年12月,頁58-107。
林呈蓉,《皇民化社會的時代》,臺北: 臺灣書房,2010。
林昌華,《來自遙遠的福爾摩沙》,臺北:日創社文化,2006。
林美容編集,國立編譯館主編,《白話圖說臺風雜記》,臺北:臺灣書房,2007。
林景淵,《望鄉三千里:臺灣少年工奮鬥史》,新北:遠景出版,2017。
林瓊華,〈左獨、左統與民主自治︰臺灣社會主義者謝雪紅的政治認同與實踐困境〉,《文史臺灣學報》,12期,2018年9月,頁105-129。
林蘭芳,〈日據末期臺灣「皇民奉公」運動(1941-1945)〉,收於國史館編,《第三屆研討會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 抗戰建國暨臺灣光復》,臺北:國史館,1996。
邱旭伶,《臺灣藝妲風華》,臺北:玉山社,1999。
施志汶,〈臺灣史研究的史料運用問題:以清代渡臺禁令為例〉,《臺灣史蹟 》,36期,2000年6月,頁148-189。
洪郁如,〈旗袍.洋裝.モンペ(燈籠褲):戰爭時期臺灣女性的服裝〉,《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17期,2009年12月,頁31-66。
洪郁如,《近代臺灣女性史︰日治時期新女性的誕生》,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7。
翁佳音,《異論臺灣史》,臺北:稻鄉,2001。
翁佳音,《荷蘭時代臺灣史的連續性問題》,臺北:稻鄉,2008。
翁佳音、黃驗,《解碼臺灣史1550-1720》,臺北:遠流,2017。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配合每週上課單元主題另有相關閱讀材料。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上課教室內,課間討論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