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佛教與社會福祉  
Course Code
BU389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Buddhism and Social Welfare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0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佛教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實務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跨領域 ■生命教育 ■品德教育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分組討論 Group Discussion ■課堂講授Lecture ■參訪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鄭維儀 聯絡方式
wycheng@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四.2,3,4(N209)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佛教並不僅存於書本經文中,也不僅限於隱居山林禪修,也有渡化眾生的一面。本課程主要探討佛教中的社會福祉面向,先從理論開始,討論佛教教義中是否有有關社會福祉的觀念;接著,將由藉由深入了解古今中外的個案,連接理論與實踐,認識佛教與社會福祉的關係。同時,也將藉機認識佛教非營利組織以及佛教團體所從事的相關社會服務,並且藉由參訪、實習,淬鍊佛教理念與社會服務之技巧,將佛教教導回饋社會。讓同學們對於佛教實踐中的社會服務層面能有深切的認識。選課學生將需從事十二小時之服務實習,藉以練習佛教之實踐層面。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認識佛教行善理論,滋養同理關懷能力,優化社會服務之學識。
 培育佛教的倫理情操,蘊育宗教服務情懷,加深對佛教文化之認知。
 擴展對佛教各地傳統的認識,栽培社會工作服務人才。
 醞習佛教社會服務,結合理論與服務實踐。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介紹 
2社會福利介紹 
3佛教教義 
4佛教教義 
5福利事業的歷史與發展 
6佛教與社會福利事業_阿育王 
7佛教與社會福利事業_中古中國 
8佛教與社會福祉在台灣 
9影片欣賞 
10現代佛教與社會福祉 
11現代佛教與社會福祉 
12期中考 
13校外教學視實際情況調整
14校外教學 或 專人演講視實際情況調整
15小組討論 
16個案介紹 
17小組討論 
18小組討論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20%   出席、課堂表現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40%期中考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4其他/other 40%   小組討論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課堂講義,請上數位平台查看。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N110, 請事先email預訂晤談時間。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