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印度佛教史 Ⅱ  
Course Code
BU119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History of Indian Buddhism Ⅱ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0 /2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佛教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必修 Required
/學程別
Program
系核心Cor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宗玉媺 聯絡方式
ymchoong@mail.fgu.edu.tw
03-9871000 #27218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一.6(N205);二. 7,8(N205)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號: BU119 課程名稱: 印度佛教史 Ⅱ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從文獻、思想以及文化史績介紹初期、中期以及晚期大乘在印度的發展。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提供學生研究印度佛教的正確理念以及所需的背景知識,以及培養從事佛教事業的基礎。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在論著與思想上部派佛教對大乘的影響 
2大乘興起的內外因素。 
3大乘文獻與分期 
4初期大乘的發展與印度當時的文化 
5大乘經典的形成以及印度俗語、梵語的抄寫 
6中後期大乘的印度背景。 
7中觀的文獻與龍樹 
8佛護、清辯的故事。月稱以及其著作 
9唯識的文獻分期 
10無著、世親的論著 
11經量部的發展以及其貢獻 
12陳那的著作以及其在量論上的貢獻 法稱的著作 後期中觀 後期唯識與如來藏 
13如來藏系統的出現 
14後期中觀 
15後期唯識與如來藏 
16如來藏的文獻與金剛乘 
17佛教在印度的滅亡 
18考試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30%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3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40%    
4其他/other 0%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1) 佐佐木教悟,《印度佛教史概說》,釋達和譯,高雄:佛光出版社,1977。
2) 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台北:正聞出版社,1993。
3) 平川彰,《インド印度佛教史》上卷 。東京:春秋社,1974。
4) 三枝充悳,《インド佛教思想史》。東京:第三文明社。
5) A. B. 凱斯,《印度和錫蘭佛教哲學:從小乘佛教到大乘佛教》。宋立道、舒曉偉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每週分發的講義。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N108,星期一第7-8節,星期二第5節,星期四第7節。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