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淨土典籍研究專題  
Course Code
BU576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Seminar on Pure Land Texts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09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佛教學系碩士班 學制別
Degree
碩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課堂講授Lecture ■使用數位教材(使用ppt、影音、數位平台等)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郭朝順 聯絡方式
cskuo@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五.2,3,4(HK001)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佛教傳入中國後,在漢地發展以禪宗與淨土宗為兩大盛行之修行法門,念佛法門又係明清以降,乃至當代助念,修行過程中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本課程希望藉由典籍與文獻導讀,引導學生探討漢地佛教淨土宗思想的形成與演變,並認識念佛背後的精神意義。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介紹淨土之起源、重要淨土經論、淨土法師思想與實踐
 引導學生認識淨土佛教傳統與其他佛教傳統的異同
 培養學生研讀、分析、運用中國淨土佛教歷史知識和文獻的能力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導言:移居、安住或轉化 
2不同的淨土類型:彌陀淨土、瑠琉淨土、華藏淨土、唯心淨土、三身四土 
3淨土思想的發展/彌陀中心的往生淨土觀(閱讀《禪與淨土》頁20-75);《中國淨土思想的黎明》頁1-22。 
4《阿彌陀經》與《無量壽經》閱讀與討論 
5《無量壽經優波提舍》 
6《淨土十疑論》《念佛鏡.釋眾疑惑門》 
7《觀無量壽經》閱讀與討論 
8《觀無量壽經》與《西藏生死書》之對比 
9《維摩詰所說經》的淨土思想(羅什譯:《維摩經》佛國品第一,香積佛品第十,見阿閦佛品第十二) 
10《華嚴經》的淨土思想:覺悟境界的十方佛土 
11期末報告 
12  
13  
14  
15  
16  
17  
18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30%   作業摘要及口頭報告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70%   7-10頁期末書面及口頭報告
4其他/other 0%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般舟三昧經》,T13, no. 418
《無量壽經》,T12, no. 360
《阿彌陀經》,T12, no. 366
《觀無量壽佛經》, T12, no. 365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T26, no. 1524。
慧遠《觀無量壽經義疏》,T 37, no. 1749, pp. 173–186(二卷)
曇鸞《略論安樂淨土義》,T47, no. 1957。(一卷)
道綽,《安樂集》, T47, no. 1958(二卷);
迦才,《淨土論》, T47, no. 1963(三卷)
善導,《觀念阿彌陀佛相海三昧功德法門》, T47, no. 1959,(一卷)
懷感,《釋淨土群疑論》, T47, no. 1960(七卷);
智顗,《十疑論》T47,no.1961(一卷)
道鏡、善道共集,《念佛鏡》(二卷)
延壽,《萬善同歸集》,T48, no. 2017, pp. 957–993。(三卷)
遵式,《往生淨土懺願儀》,T47, no. 1984, pp. 490–494。(一卷)
肯尼斯.田中,《中國淨土思想的黎明》。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望月信亨,釋印海譯,《淨土教概論》,美國:法印寺,1987。
望月信亨,釋印海譯,《中國淨土教理史》。台北:華宇出版社,1987。
望月信亨,釋印海譯,《淨土教起源及其開展》,美國:法印寺,1994。
廖明活,《淨影慧遠思想述要》。台北: 學生書局,1999。
陳劍鍠,《行腳走過淨土法門─曇鸞、道綽與善導開展彌陀淨土教門之軌轍》。台北:商周出版,2009。
陳劍鍠,《無上方便與現行法樂:彌陀淨土與人間淨土的週邊關係》,台北:香海文化,2015。
廖明活,《懷感的淨土思想》。台北:商務書局,2003。
冉雲華,《永明延壽》。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9,頁30–51。
黃繹勳,〈永明延壽之淨土法門〉,《冉雲華先生八秩華誕壽慶論文集》。台北:法光佛教研究所。2003。
王月清釋譯,《淨土三經》(高雄:佛光,1997)
釋慧嚴,《淨土概論》(台北:東大圖書,1998)
顧偉康,《禪淨合一流略》,台北:東大圖書,1997。
黃啟江,《因果、淨土與往生》,台北:學生書局,2004。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釋印順,《淨土與禪》,(新竹:正聞出版社,1995),1-164頁。
《無量壽經》,T12, no. 360
《阿彌陀經》,T12, no. 366
《觀無量壽佛經》, T12, no. 365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往生論) ,T26, no. 1524。
智顗,《十疑論》T47,no.1961(一卷)
道鏡、善道共集,《念佛鏡》(二卷)
《西藏生死書》
陳劍鍠,《行腳走過淨土法門─曇鸞、道綽與善導開展彌陀淨土教門之軌轍》。台北:商周出版,2009。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週三上午:09:00-11:00
線上晤談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