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華嚴哲學專題  
Course Code
BU747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Seminar on Huayen Philosophy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1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佛教學系博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博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自學力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分組討論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郭朝順 聯絡方式
cskuo@mail.fgu.edu.tw
03-9871000 # 27211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一.2,3,4(N208)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之華嚴哲學主要包含華《華嚴經》與華嚴宗兩部份內容,但課程的設計將以本人所要發展的鏡映觀作為華嚴哲學的論述主軸來講授,所謂「鏡映」有多重含義,一方面是指華《華嚴經》的文本書寫映現了佛陀的覺悟經驗;其次也指經典內容所陳述的如來在覺悟之剎那,心靈映現整個法界;然而法界之萬法又交互映現;乃至華嚴宗諸祖之間,對於《華嚴經》的注疏與詮釋,也有交互的映現。鏡映既是對覺悟經驗的譬喻,其中也含有存在義、認知義、價值義,特別是價值義上鏡映觀代表對一切事物與價值的尊重與包容,這對現代多元文化價值觀的社會中,頗有可參照處。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充實華嚴學的專業知識
 掌握《華嚴經》與華嚴宗的哲學的基本問題
 介紹不同哲學進路的華嚴學研究
 培養將華嚴哲學觀點運用於現代文化價值問題的反省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9/5 第一章《華嚴經》與華嚴宗之間 
29/12第一章《華嚴經》與華嚴宗之間 
39/19第二章《華嚴經》的原型及其開展:菩薩行因與如來果境的鏡映 
49/26第三章《華嚴經》覺悟經驗的書寫:空有無礙鏡映圓融 
510/3第三章《華嚴經》覺悟經驗的書寫:空有無礙鏡映圓融 
610/10國慶放假 
710/17第四章 文殊與普賢的疊映:從初祖杜順的形像建構論華嚴宗的兩條路線 
810/24第五章 智儼、法藏、澄觀《華嚴經》注疏的疊映智儼、法藏、澄觀三家經疏玄義部分之對比
910/31第五章 智儼、法藏、澄觀《華嚴經》注疏的疊映 
1011/7期中研究構想報考 
1111/14第六章 華嚴心性思想的曲映:以天台及華嚴的交涉為線索 
1211/21第六章 華嚴心性思想的曲映:以天台及華嚴的交涉為線索 
1311/28第七章 華嚴的法界思想的正映與變映:從實踐論到存有論 
1412/5第七章 華嚴的法界思想的正映與變映:從實踐論到存有論 
1512/12第八章 從頓教到禪宗:宗密禪教思想的變映 
1612/19第九章 華嚴經菩薩行及其詮釋:行布與圓融的交映 
1712/26期末報告 
181/2元旦補假-期末論文繳交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20% 導讀討論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80%  期末論文完成15頁論文
4其他/other 0%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東晉〕佛陀跋陀羅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9冊。
〔唐〕實叉難陀譯,《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10冊。
後漢〕支婁迦讖譯,《佛說兜沙經》,《大正藏》第10冊。
〔吳〕支謙譯,《佛說菩薩本業經》,《大正藏》第10冊。
〔東晉〕祇多密譯,《佛說菩薩十住經》,《大正藏》第10冊。
〔西晉〕竺法護譯,《漸備一切智德經》,《大正藏》第10冊。
〔後秦〕羅什、佛陀耶舍譯,《十住經》,《大正藏》第10冊。
〔唐〕尸羅達摩譯,《佛說十地經》,《大正藏》第10冊。
〔西晉〕竺法護譯,《等目菩薩所問三昧經》,《大正藏》第10冊。
〔西晉〕竺法護譯,《如來興顯經》,《大正藏》第10冊。
〔西晉〕竺法護譯,《度世品經》,《大正藏》第10冊。
〔西秦〕.聖堅譯,《羅摩伽經》,《大正藏》第10冊。
〔唐〕智儼,《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大正藏》第35冊。
〔唐〕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大正藏》第35冊。
〔唐〕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第35冊。
〔唐〕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大正藏》第36冊。
〔唐〕宗密,《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略疏》,《大正藏》,第39冊。
〔唐〕宗密,《禪源諸詮集都序》,《大正藏》第48冊。
〔唐〕宗密,《圓覺經大疏》,《卍續藏》第14冊。
〔唐〕宗密,《中華傳心地禪門師資承襲圖》,《卍續藏》第110冊。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台北:學生書局,1984。
方立天,《法藏》,台北:東大圖書,1991。
冉雲華,《宗密》,台北:東大圖書,1988。
吳汝鈞,《佛教的當代判釋》,台北:學生書局,2011。
陳英善,《華嚴無盡法界緣起論》,台北:華嚴蓮舍,1996。
陳英善,《天台性具思想》,台北:東大圖書,1997。
陳英善,《華嚴與諸宗之對話》,台北:法鼓文化,2020。
郭朝順,《天台智顗的詮釋理論》,台北:里仁書局,2004。
郭朝順,《佛教文化哲學》,台北:里仁書局,2012。
廖明活,《中國佛性思想的形成和開展》,台北:文津出版社,2008)。
川田熊太郎、中村元等著,李世傑譯,《華嚴思想》,台北:法爾出版社,1989。
木村清孝,李惠英譯,《中國華嚴思想史》,台北:東大書局,1996。


大竹晉,《唯識說を中心とした初期華厳教學の研究——智儼.義湘から法藏へ》,東京:大藏出版社,2007。
木村清孝,《初期中國華嚴思想史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77。
平川彰等著,《講座大乘佛教3:華嚴思想》,東京:春秋社,1983。
石井教道《華嚴教學成立史》,京都:平樂寺,1964。
石井公成,《華嚴思想の研究》,東京:春秋社,1996。
吉津宜英,《華嚴一乘思想の研究》,東京:大東出版社,1991。
吉津宜英,《華嚴禪の思想史的研究》,東京:大東出版社,1985。
張文良,《澄觀華嚴思想の研究》,京都:山喜房佛書林,2006。
鎌田茂雄,《中國華嚴思想史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1978。
鎌田茂雄,《宗密教學の思想史的研究——中國華嚴思想史の研究 第二》,東京:東京大學,1975。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自編講義
〔唐〕智儼,《大方廣佛華嚴經搜玄分齊通智方軌》,《大正藏》第35冊。
〔唐〕法藏,《華嚴經探玄記》,《大正藏》第35冊。
〔唐〕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疏》,《大正藏》第35冊。
〔唐〕澄觀,《大方廣佛華嚴經隨疏演義鈔》,《大正藏》第36冊。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N 122
週二:9:00-10
週三:9:00-11:00
週四:9:00-10:00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