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環境與永續發展概論  
Course Code
FL123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Sustainability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07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未來與樂活產業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必修 Required
/學程別
Program
系核心Cor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課堂講授Lecture ■分組討論 Group Discussion ■實習課程 Practicum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周鴻騰 聯絡方式
htchou@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四.2,3,4(B307)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環境教育與解說不僅是瞭解大自然之現象,甚至人文特質,這包涵有文化、宗教、經濟、運動等生態。本課以校園為出發點的環境教育與解說,引導學生從容易達成且具體的項目著手,在輕鬆的練習過程中建立起解說的觀念,會對學生有正面鼓勵、累積成就感進而能持續實踐,以提升對環境的關懷與尊重。本課程除了生態解說設計實作(以校園蹲點為主)之外,尚須進行生態攝影、實物寫生、文學寫作,在期未以環境教育與解說聯展與校園解說式微電影呈現其成果。
學用合一之課程與教學設計:(體驗學習法、ORID討論法、校園蹲點、環境教育與解說聯展、微電影)
(一) 體驗學習法與合作學習: (1)體驗階段:在教學目標設定的原則下,學生在了解生態景觀與在地特色文化、環境教育與解說的食住行分析之下,由各組學生自行主導/規劃與體驗活動活動。(2)反思內省階段(Reflecting—What),學員在活動的過程中檢視成員在活動中有哪些正向或負向情緒。(3)歸納階段(Generalizing--So What)歸納與批判反省體驗活動所發生的現象與事實。 (4)應用階段(Applying --Now What)反思在體驗的過程中是否有新的學習與新的視野。強調意義建構之反思與分享的學習價值,學習與生活環境系統之結合,歷程比結果更重要。
(二) 體驗學習後的分享與反思:在輕鬆的氛圍中,透過彈性的小團體討論,真誠對話,產生團體智慧的討論方式。在討論中可以帶動同步對話、反思問題、分享共同知識、甚至找到新的行動契機。ORID焦點討論進行的方式:描述體驗經驗(O)、分享自身的情緒感受(R)、解釋與連結新舊經驗(I)、分享後的啟發與應用(P)。
(三) 校園蹲點、環境教育與解說聯展、微電影:以環境教育與解說的方式進行校園蹲點,進行景點資源、解說設計路線、活動、食宿交通設施、解說服務等。最後,環境教育與解說展之設計與籌備、微電影之學習製作。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培養學生環境變遷與永續發展的理論與實務。
 培養學生面對環境問題從華人文化情境中提出多元解決問題的方法。
 培養學生能擁有永續發展環境倫理的態度(利他、利環境與利已)。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班級經營、師生溝通、紀律與作業要求
教師引導、學生自我主動建構知識
多元評量(檔案評量)制度與評分原則
 
2永續發展的概念、國家永續發展行動、綠色經濟
永續發展是什麼?經濟成長導讀、豐饒中持續貧窮、經濟發展造成的全球環境威脅、永續發展路徑
 
3為永續而教育、全球行動計畫
科技進步中高等教育的角色、綠色大學
永續發展的多元議題
 
4學生學習檔案報告 (以宜蘭在地永續議題為主、戶外參訪亦同)
因應氣候變遷的糧食議題:原生野菜食品開發、可食地景營造
智慧綠建築議題:綠建築案例與踏查
綠色交通議題:氫能車、電動車案例與踏查
永續校園議題:動植物解說牌設計
生態知識議題:原住民的生態智識與應用踏查
循環型經濟議題:綠色經濟與藍色經濟踏查
環境美學與文化議題:在地環境美學與文資踏查
 
5現代經濟成長時代、全球化的形成。為什麼有些國家富裕,有些貧窮?
檢視地理位置、文化扮演的角色、政治扮演的角色、哪些國家仍然深陷貧窮之中?
 
6財富、貧窮與不平等的道德標準、M型的社會、擴大不平等的力量、性別不平等
聯合國宣言,公約以及千禧年發展目標
 
7地球限度、成長動態、以能源為例、以糧食為例
人口動態與永續發展、地球限度內的經濟成長
 
8地球憲章倫理教育
儒道佛與永續發展倫理教育
 
9有系統的整理前8週之學習檔案
期中學習檔案自評與教師評分
 
10耐逆境可食野菜實作-樂活產業學院 
11耐逆境可食野菜實作-樂活產業學院 
12耐逆境可食野菜實作-樂活產業學院 
13耐逆境可食野菜實作-樂活產業學院 
14耐逆境可食野菜實作-樂活產業學院 
15耐逆境可食野菜實作-樂活產業學院 
16耐逆境可食野菜實作-樂活產業學院 
17學生報告永續發展議題進度與修正 
18期末展演(同儕互評、老師評分)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40% 2020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30%  3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30%  30 
4其他/other 0%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學生自我主動建構知識的來源書刊 (可依主題自我選閱讀,但不一定要買)
永續環境系列內容包括:
第一冊:《自然保育》討論自然資源保育管理與永續發展,應以長期之社會生態系統恢復力、生態與社會脆弱性以及適應能力為基礎,以達成永續性與自然保育的最終目標─人類福祉。
第二冊:《公害與防治》討論傳統基礎架構、新穎處置與管理策略,針對各公害汙染解析來源,進而闡述汙染防治之可行控制技術與控制策略。
第三冊:《氣候變遷與災害防救》由氣候變遷特性著手,針對臺灣各地理區特性與可能面對問題加以探討,並提出相關策略與看法。
第四冊:《環境與資源管理》論述環境與資源管理的目標、理論、策略及應用,介紹環境與資源管理的原理與技術之外,也指出對水土資源管理及環境治理的社會發展具體的方向。
永續經濟系列內容包括:
第五冊:《綠色產業》以綠色科技與綠色產業為主題,論述國內外綠色科技發展之沿革,提出綠色科技發展策略,期能推動綠能產業,有效解決環境能資源汙染問題,兼顧產業的永續發展。
第六冊:《清潔生產》針對清潔生產與永續發展、綠色化學、綠色工程、汙染預防與永續物料管理等進行介紹,以期能提高國人對永續發展與清潔生產之瞭解。
第七冊:《綠色所得與綠色消費》立足於民生經濟,探討如何在永續環境的基礎上維繫國計民生,用綠色所得檢討過去經濟活動造成的衝擊,用綠色消費作為未來消費的參考準則之一,踏出永續環境的第一步。
永續社會系列內容包括:
第八冊:《文化保存》內容圍繞臺灣多樣文化的保存,不但處理族群的問題,也處理不同文化內容與文化資產保存法,同時介紹文化保存的基本邏輯、文化權的概念以及語言保存等範疇。
第九冊:《社會正義與社區參與》探討社會公平、正義及社區參與等相關核心概念,也探討國家社會福利制度、企業社會責任、到家庭與社區的關係,更從制度面的社會安全網到實務面的社區志工發展,來理解社區與永續發展的關係。
第十冊:《人口與健康》以地球主人的身份,深入瞭解居住在這環境中的人類特性、習性、健康及壽命的長短、繁殖情形等,期使人類能在這地球上,活得愉悅與長久。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周曉琪、羅耀宗(譯)(2015)。永續發展新紀元(原作者:Jeffrey D. Sachs)。臺北:天下文化。(原著出版年:2015)

科技大觀園 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zh-tw/Home.htm

農業知識庫 http://kmweb.coa.gov.tw/Category/categorylist.aspx?CategoryId=&ActorType=000&t=a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