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部落照顧與原住民社會工作  
Course Code
SY542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Tribal Care and Indigenous Social Work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08 /2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學制別
Degree
碩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陳文華 聯絡方式
cwenhua@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一.10,11,12(L506)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世界各國都有所謂原住民,近年來各個家對於少數族群政策,尤其原住民的治理策略都有趨同現象。社會工作者在原住民議題,有一定角色功能,包括增能賦權等,專業服務價值的展現符合世界各國原住民政策的潮流;本課程提供對於少數族群的協助與治理探討,特別在以部落為基礎的概念上,社會工作者協助服務對象權能的發揮。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瞭解台灣原住民議題
2認識縣內原住民結構與分布
3瞭解原住民結構性問題與困境
4部落需求與專業角色發揮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基礎篇--文化能力的架構:知識、能力、技巧、覺知 
2基礎篇—多元文化社會工作及專業訓練的基本定義、概念與架構 
3基礎篇--文化能力的架構:知識、能力、技巧、覺知 
4基礎篇-- 多元文化主義與相關理論 
5《台灣原住民政策的歷史演變》 
6《原住民社會工作理論》 
7社會工作與原住民文化的相遇 
8《原住民族家庭生活狀況及福利需求》 
9《原住民族生活與照顧》 
10《原住民族婦女與家庭》 
11《原住民族兒少與家庭》 
12《原住民族老人與身心障礙者》 
13影片賞析:迪吉里杜管大師的現代衝擊 
14《都市原住民》 
15社會和經濟正義、全球力量、貧窮和反應 
16題講座:《原住民族與健康照顧》 
17期末分組討論及報告 
18期末分組討論及報告【期末考週】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20%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4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40% 
4其他/other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王增勇(2001)。我國原住民社會工作教育之初探。社會工作學刊,7:47-73。
王增勇(2001)。建構部落主題為核心的原住民家庭暴力防治:加拿大經驗。於蔡中涵 (編)原住民傳統醫療VS現代醫療的對話。台北:原住民文教基金會。
王增勇(2003)。原住民婦女與家庭暴力社工員的相遇:一個弱勢者保護弱勢者的制度?2003原住民人權國際研討會(2003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igenous Peoples’ Rights),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主辦,東吳大學外雙溪校區國際會議廳,民國九十二年三月五、六日,台灣,台北。
王增勇(2011)。原住民社會工作。呂寶靜編之社會工作與台灣社會。台北:巨流。
劉鶴群、侯念祖、陳竹上(2011)。原住民族權利論述與台灣原住民族福利服務的內涵與發展。李明政編之多元化社會工作。台北:松慧。
李明政(1998)。原住民族社會福利體系之規劃。台北: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
李明政(1999)。台灣原住民社會福利服務建構的理念初探。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報,5:71-88。
李明政、莊秀美(2008)。原住民社會工作倫理。見徐震(編),社會工作倫理,台北:五南。
日宏煜(2017)。水庫興建與疾病糾結:以新竹縣尖石鄉玉峰村泰雅族為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10(1),21-69。
張文彬(2016)。從社會排除的觀點探討台灣原住民的就業狀況:以民國104年的實證統計為基礎。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9(4)。
亞倫拉扎爾(著) 林凱雄、葉織茵(譯)(2016)。道歉的力量:維護尊嚴與正義,進行對話與和解。新北市:好人出版。
許木柱(1987)。阿美族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適應。台北:中央研究院。
許綺婷(2015)。 個案都市原住民學生之西方科學本質觀探討。課程與教學季刊,18(2),125-168。
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台北:自立晚報社。
莊曉霞(2009)。原住民社會工作之反思。臺灣社會工作學刊,6:147-168。
萬育維、曾梅玲、鄭惠美(2009)。從部落工作經驗建構原住民社會工作教育的內涵。社區發展季刊,127:89-98。
陳文華(2014)。社會工作專業與泰雅族文化之衝擊與統整。國立東華大學原住民學院出版。
陳文華(2016)。跨越傳統與現代:當代泰雅族婚姻家庭處境。玉山神學院學報,23,133-172。
陳翠臻(2011)。從部落經驗建構原鄉社工人員應有的文化能力與認知。社區發展季刊,134:483-497。
陳慈立(2007)。酒的商品與原住民飲酒行為及其相關健康問題:一個政治經濟學的歷史分析。國立成功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淑玲、林方皓、吳佩玲 (2001)。都市原住民婚暴狀況及社工處遇初探—以台北市某社區為例。本土心理學研究,15:1-44
黃應貴(2012)文明之路。台北:中研院民族所。
曹琬凌(2017)守住泰雅的聲音:司馬庫斯的媒介化故事。台北:五南。
施正鋒(2018)。原住民族的權利與轉型正義。花蓮:翰蘆圖書。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李明政(2001)。文化福利權:台灣原住民族社會福利政策之研究。台北:雙葉。
李明政(2011)主編。多元文化社會工作。台北:松慧。
黃源協等(2014)。部落、家庭與照顧:原住民族生活經驗。台北:雙葉書廊。
黃源協等(2014)。原住民族社會福利:問題分析與體系建構。台北:雙葉書廊。
Doman Lum(ed.)(2011)。Culturally Competence Pratice: A framework for Understanding Diverse Groups and Justice Issues.USA:Thomos.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週二13:10-17;10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