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社區營造專題  
Course Code
CA673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Topics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08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碩士班 學制別
Degree
碩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課堂講授Lecture ■參觀訪問 Field Trip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羅中峰 聯絡方式
ccchen@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二.5,6,7(113)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體認社區營造的意義與功能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培養以人為本,觀照社會發展之人才
2培養具有文化視野,掌握文化義理之人才
3培養全觀型文化資產與創意之人才
4培養具有活化利用文化資產知能之人才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瀏覽 
2宮崎清,1996,〈展開嶄新風貌的社區總體營造〉、〈設計「Design」與地方振興-人心之精華建設地方〉,見翁徐得、宮崎清(編著),《人心之華-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例》,頁27~34,南投:台灣手工業研究所西村幸夫,1997,〈推動社區營造工作的人們-代前言〉,見氏著《故鄉魅力俱樂部》,頁24~31,台北:遠流西村幸夫(編著),2010,〈什麼是打造觀光城鄉?-要從城鄉最引以為傲的地方開始地域管理〉,見氏著《大家一起來! 打造觀光城鄉》,頁38~58,台北:天下雜誌 
3羅中峰,2004,〈共同體的追尋—解析社區總體營造運動的理路〉,未發表手稿
山崎亮,2015,〈社區設計-牽起人際網絡的工作: 1.從一個人開始發展社區-家島專案、2.一個人能做的事….一千個人能做的事-海士町綜合振興計畫、3.孩童激起了大人的熱情-笠岡群島兒童綜合振興計畫〉,見氏著《社區設計》,頁98~160,台北:臉譜

參考資料:
李丁讚,2014,〈社區營造與公民社會〉,收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編),2014,《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頁19~40,台北:唐山
曾旭正,2016,〈台灣社會民主化歷程中的社區參與〉,收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編),2016,《開枝散葉:台灣社區營造的捕夢網》,頁5~27,台北:唐山
黃麗玲,2016,〈社區營造在台灣: 社會變遷與制度創新的視角〉,收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編),2016,《開枝散葉:台灣社區營造的捕夢網》,頁28~56,台北:唐山
山崎亮,2018,〈為什麼現在要關注「社區設計」?〉,見氏著《社區設計的時代》,頁15~73,台北:臉譜
 
4山崎亮,2015,〈新慶典-水都大阪2009與土祭〉,見氏著《社區設計》,頁215~228,台北:臉譜
李永展,2014,〈社區組織運作〉,收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編),2014,《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頁57~94,台北:唐山
王本壯,2014,〈公眾參與社區總體營造相關計畫執行之行動研究-以苗栗縣推動社區規劃師運作模式為例〉,收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編),2014,《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頁143~178,台北:唐山

參考資料:
李永展、吳碧霜,2016,〈社區組織運作:方法與目標〉,收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編),2016,《開枝散葉:台灣社區營造的捕夢網》,頁57~71,台北:唐山
日本建築學會,陳金順(譯),2010,《社區營造的方法》,台中: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5足立照也,2005,〈民族觀光的可能性〉,收於石原照敏等人(編),2005,《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頁55~69,台北:品度
前田弘,2005,〈替代型觀光的休閒渡假區開發〉,收於石原照敏等人(編),2005,《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日本大分縣湯布院町),頁83~95,台北:品度
西村幸夫,1997,〈十年後的小樽運河-北海道小樽市〉,見氏著,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頁34~51,台北:遠流
西村幸夫,1997,〈為自己的城市著色-北海道函館市〉,見氏著,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頁52~71,台北:遠流
 
6西村幸夫,1997,〈青空下的土藏街道-愛知縣足助町〉,見氏著,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頁134~151,台北:遠流
吉兼秀夫,2005,〈生態博物館與地方社會〉,收於石原照敏等人(編),2005,《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頁97~109,台北:品度
菊地直樹,1997,〈生態觀光與地方社會〉,收於石原照敏等人(編),2005,《觀光發展與社區營造》(日本高知縣大方町),頁111~124,台北:品度

商榷資料:
王進發、陳希宜,2017,〈崙埤部落社造之探究:以部落生態旅遊為例〉,收於林清財、浦忠成(編),2017,《返來做番:原住民族的文化復振與正名》,頁365~401,新北市:斑馬線
 
7西村幸夫,1997,〈每天都在前進的飛驒匠師聚落-岐阜縣古川町〉,見氏著,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頁152~174,台北:遠流
西村幸夫,1997,〈從一條污水溝開始的故事-滋賀縣近江八幡市〉,見氏著,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頁176~191,台北:遠流
西村幸夫,1997,〈石見銀山和生活產業-島根縣大田市〉,見氏著,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頁242~261,台北:遠流
曹以勳、林瑋嬪,2013,〈馬祖莒光花蛤節:邊境島嶼如何探索未來〉,於《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23:179-205
 
8西村幸夫,1997,〈適合狐狸娶親的社區營造-新潟縣津川町〉,見氏著,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頁120~133,台北:遠流
西村幸夫(編著),2010,〈支撐「Owara風之盆會」之城鄉營造的「胸懷」-越中八尾〉,見氏著,2010,《大家一起來! 打造觀光城鄉》,頁222~238,台北:天下雜誌
洪馨蘭,2012,〈記憶地景作為客庄保存與社區營造的動態生成:以「美濃黃蝶祭」為例的討論〉,於《高雄文獻》,2(1): 6~31

參考資料:
黃孫權、成露茜,2007,〈文化產業、文化治理與地方認同--以臺灣新興的嘉年華為例〉,於《城市與設計學報》,18:23~35
 
9王美青,2015,〈社區協會與文化復振--以多納黑米祭為例〉,於《高雄文獻》,5(1):39~62
陳梅卿,2016,〈從歷史學的觀點執行社區總體營造〉,於《臺灣文獻》,67(2):5~50
張育銓,2011,〈社區營造與社區遺產觀光的競合:花蓮豐田社區的遺產論述〉,於《臺灣觀光學報》,8:45~62
 
10宮崎清,1996,〈傳統性工藝品產業與地域振興〉,見翁徐得、宮崎清(編著),1996,《人心之華-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例》,頁65~68,南投:台灣手工業研究所
齋藤茂樹,1996,〈建設活用山村資源的創造共同體〉(日本福島縣三島町),見翁徐得、宮崎清(編著),1996,《人心之華-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例》,頁101~106,南投:台灣手工業研究所
宮崎清,1996,〈稻垣村的社區總體營造〉,見翁徐得、宮崎清(編著),1996,《人心之華-日本社區總體營造的理念與實例》,頁87~96,南投:台灣手工業研究所
黃世輝、劉秋雪,2016,〈社區工藝推動與鄉鎮創意網絡探究-以台南白荷陶坊為例〉,收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編),2016,《開枝散葉:台灣社區營造的捕夢網》,頁101~122,台北:唐山
 
11黃蘭燕,2016,〈一個文化治理的角度--大溪木藝生態博物館的籌備與誕生〉,於《博物館學季刊》,30(3):81~97+99
林婉綺,2012,〈游移在社區營造與觀光之間--以劉興欽漫畫暨發明展覽館為例〉,於《博物館學季刊》,26(4): 81~100
張瑋琦,2010,〈以原住民知識為基礎之社區總體營造--應用人類學在佳平部落的實踐與挑戰〉,於《臺灣原住民研究論叢》,7:155~180
 
12陳文德,2014,〈文化產業與部落發展:以卑南族普悠瑪(南王)與卡地布(知本)為例〉,於《考古人類學刊》,80:103~140
呂欣怡,2014,〈地方文化的再創造:從社區總體營造到社區文化產業〉(白米社區),收於林淑蓉、陳中民、陳瑪玲(主編),《重讀台灣人類學的視野》,頁253~290,台北:遠流

參考資料:
柯一青,2016,〈臺灣在地化社區營造與文化創意產業政策與發展〉,於《文資學報》,10:1~27
陳介英,2015,〈社區營造與文化資源的創造〉,於《庶民文化研究》,12: 144~174
 
13容邵武,2013,〈文化親密性與社區營造:在地公共性的民族誌研究〉,於《臺灣社會學刊》,53 :55~102
廖嘉展、江大樹、張力亞,2016,〈從社區總體營造到社群跨域治理:埔里生態城鎮轉型案例分析〉,於《臺灣文獻》,67(3):85~127
 
14康旻杰、楊清芬,2001,〈等待電車〉〈飛夢街道藝術市集〉〈夏至嘉年華〉,見氏著《飛夢共和國》,頁52~97,台北:遠流
郭瑞坤,2013,〈以社區劇場作為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實踐--高雄市推動社區劇場之經驗分享〉,於《城市發展》,16 :25~36
洪惠冠,2016,〈社區藝術節慶發展之探討〉,收於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編),2016,《開枝散葉:台灣社區營造的捕夢網》,頁123~144,台北:唐山
陳秀卿,2015,〈社區治理與藝術介入閒置空間的活化:以內壢里藝術社區營造為例〉,於《國家與社會》,17:205~238
參考資料:
JIM DIERS,黃光廷、黃舒楣(譯),2009,〈第四章 營造社區〉之頁90~132,見氏著《社區力量-西雅圖的社區營造實踐》,台北:洪業
 
15呂玫鍰,2016,〈想像、體驗、與儀式再結構中的地方社會〉,收於黃應貴、陳文德(編),《21世紀的地方社會》,頁177~233,台北:遠流
西村幸夫(編著),2010,〈從城鄉營造朝向觀光〉,見氏著,2010,《大家一起來! 打造觀光城鄉》,頁59~100,台北:天下雜誌
蔡志堅,2018,〈地方創生之設計力實踐〉,於《國土及公共治理》,6(2):68~77
木下齊,2017,〈第二章 地方創生成功的「10條鐵則」〉,見氏著,《地方創生: 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頁97~172,台北:不二家
參考資料:
木下齊,2018,《地方創生 : 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二十八則生存智慧》,新北市:大家
 
16詹姆斯․克里弗德(James Clifford),2017,〈第六章 望向多邊〉,見氏著《復返》,頁257~311,台北:桂冠 
17詹姆斯․克里弗德(James Clifford),2017,〈第七章 第二生命:面具的復返〉,見氏著《復返》,頁313~373,台北:桂冠 
18賴淑娟、羅中峰,2019,〈“Gi Su Na Mi Tminun Na O” 我們還在織布:當代文面族群編織勞動的轉化存續〉, 收錄於《工作的身體性:服務與文化產業的性別與勞動展演》,台北:巨流。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30%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0%    
4其他/other 70%   作業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曾旭正,《台灣的社區營造》,台北,遠足文化公司,民國96年1月。
文建會,《社區總體營造》,台北,文建會,民國92年10月。
徐震,《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書局。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雲起樓420室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