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環境空間再生專題  
Course Code
CA669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Topics on Environmental Revitalization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09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碩士班 學制別
Degree
碩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環境教育 ■永續發展
■跨領域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課堂講授Lecture ■參觀訪問 Field Trip ■其它Other
■分組討論 Group Discussion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簡佑丞 聯絡方式
ycchien@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三.7,8,9(113)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環境空間可視為是歷史的「實體」累積,大部分因著時代而變遷,卻也留下了少許過去的痕跡。因此,我們所生活的環境總是新舊交雜,並內蘊了我們的集體記憶與文化。建築╱營造遺產(Built Heritage)因其實體的存在、時代的銅綠(patina)與可體驗性,而成為最具吸引力的文化遺產類型。本課程即欲闡述建築╱營造遺產所具有的文化意涵、保存觀念與再生策略,除觀念論述外,亦佐以實例說明。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理解文化是形塑環境空間的關鍵因子。
2以生命史與永續發展的觀點來認識環境空間。
3認識並能運用環境空間再生的各種理論與實踐策略。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導論:新舊兼融的環境空間 
2環境空間與文化(一) 
3環境空間與文化(二) 
4環境空間與文化(三) 
5舊建築再利用的發展脈絡與基本原則 
6歷史性環境空間的博物館化 
7區域型文化資產的保存與活化 
8產業文化資產與文化景觀 
9產業文化資產的保存與再生活化 
10校外參訪 
11校外參訪 
12歷史城市再生與被展示的城市(Cities on Display)(一) 
13歷史城市再生與被展示的城市(Cities on Display)(二) 
14行銷地方(Selling Places):環境空間做為一種「資本」(capital) 
15歷史性環境空間與文化觀光:地方創生 
16環境空間與永續發展 
17學期報告與討論 
18學期報告與討論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70%校外參訪出席率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30%期末報告
4其他/other 0%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王貴祥,1998,《文化、空間圖式與東西方建築空間》。台北:田園城市。
西村幸夫(著),王惠君(譯),1997,《故鄉魅力俱樂部:日本十七個社區營造故事》。台北:遠流。
林會承,1987,《〔台灣〕傳統建築手冊˙形式與作法篇》。臺北:藝術家。
林會承,1999,《藝文資源調查作業手冊˙傳統聚落與傳統建築類》。臺北:文建會。
徐明福、傅朝卿、張玉璜,2002,《臺灣之美系列(III)— 建築》。台北縣蘆洲市:國立空中大學。
許丙丁,1951,《小封神》。臺南:大明。亦收錄於呂興昌(編校)(1996),《許丙丁作品集》。臺南:臺南市立文化中心。
傅朝卿,2004,〈建築旅遊行程安排設計與導覽〉,收錄於《2004年歷史建築經典之旅文化導覽人才培訓研習營學員手冊》。臺北:文建會。
單霽翔,2006,《城市化發展與文化遺產保護》。天津:天津大學。
張松,2008,《歷史城市保護學導論-文化遺產和歷史環境保護的一種整體性方法》(第二版)。上海:同濟大學。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首爾市政府開發研究院,2007,《北京、首爾、東京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北京: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傅朝卿,2002,《國際歷史保存與古蹟維護-憲章、宣言、決議文、建議文》。台南: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籌備處。
Dicks, Bella (2003). Cultures on Display: The Production of Contemporary Visitability. Maidenhead: Open University Press.
Jokilehto, Jukka, 1999. A History of Architectural Conservation. Oxford: Butterworth-Heinemann.
Kearns, G. & Philo, C. (eds.), 1993. Selling Places: The City as Cultural Capital, Past and Present. Oxford: Pergamon.
Logan, William & Reeves, Keir 9eds), 2009. Places of Pain and Shame: Dealing with ‘Difficult Heritage’. London: Routledge.
Worthing, Derek & Bond, Stephen, 2008. Managing Built Heritage. Blackwell.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詳每週指定閱讀文獻書單。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星期二:13:30~15:00、星期三:10:30~12:00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