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
宗教研究方法
|
課號
Course Code
|
HCR0200
|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
Methodology of Religious Studies
|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
113
/2
|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
人文學院碩士班
|
學制別
Degree |
碩士班
|
學分數
Credits |
3
|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
3
|
修別 Type |
必修 Required
|
課/學程別 Program |
系核心Core
|
課程分流
|
學術型
|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
|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
AI暨智慧課程:AI入門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智慧永續入門課程
|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
|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
姚玉霜
|
聯絡方式 |
ysyao@mail.fgu.edu.tw
|
22331
|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
二.2,3,4(112)
|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
|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
|
在宗教學中,研究方法的目標主要是為了探索、理解和分析宗教现象的多样性及其在个人、社会和文化中的意义。具体而言,宗教學研究方法的目標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 描述宗教現象 - 客觀地記錄和描述宗教信仰、儀式、文本、符號和實踐。 - 強調對多元宗教傳統的理解,避免偏見和主觀評價。
2. 解釋宗教意涵 - 分析宗教行為和思想的內在邏輯及文化背景。 - 探討宗教如何影響信徒的價值觀、世界觀和行動。
3. 比較與分類 - 透過比較研究,揭示不同宗教傳統之間的共性與差異。 - 發展宗教的分類框架,幫助更好地組織和理解資料。
4. 社會與文化影響 - 研究宗教如何塑造社會結構、政治動態和文化表現。 - 探討宗教與性別、經濟、科技等領域的交互作用。
5. 歷史與演變 - 追溯宗教的起源和發展過程,理解其歷史背景和演變。 - 研究宗教如何應對現代化和全球化挑戰。
6. 主觀體驗與內在意識 - 探討宗教信徒的個人經驗,如靈性追求、啟示、冥想和祈禱。 - 理解宗教如何影響心理健康和生活意義。
7. 促進跨文化理解 - 增進不同宗教傳統之間的對話和相互尊重。 - 提供解決宗教衝突的理論和實踐工具。
常用方法包括: - 歷史方法:研究宗教文本和歷史事件。 - 田野調查:觀察和記錄宗教實踐。 - 比較方法:分析不同宗教的類似性與差異性。 - 哲學與神學分析:探討宗教思想的邏輯與本質。 - 社會科學方法:利用社會學、人類學和心理學的工具分析宗教。
透過這些方法,宗教學研究者不僅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宗教的本質與功能,還能為當代社會提供新的視角和解決方案。
|
|
|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
|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
|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
|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
Earl Babbie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2021
|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
|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
雲起樓427 星期二13:00-15:00
|
學生請假規則
|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
課程平台
|
http://elearn.fg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