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中國文學史(下)
課號
Course Code
LE240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II)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3 /2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中國文學與應用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學分數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必修 Required
課/學程別
Program
系核心Cor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生命教育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品德教育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AI暨智慧課程:AI入門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智慧永續入門課程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創新教法(各種改良傳統教學之方式皆包含)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許聖和
聯絡方式
hsusean17@gmail.com
03-9871000 # 21111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五.2,3,4(309-1)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中國文學史主要是研究從上古商周以來到二十世紀為止約三千年左右中國歷代文學作品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特點與規律。
文學史簡單的說就是文學的歷史,它的性質既是文學的,又是歷史的;研究時要具體掌握文學與歷史二個要素。研究主要對象是散文、駢文、詩歌、辭賦、小說、戲劇等各類文學作品的體裁形式、題材內容、藝術想像、表現技巧與語言風格等藝術性,運用的是文學藝術的方法;因為是文學作品發展演變的歷史過程,同時也要運用歷史的方法,依循時間的發展嬗變,既要深刻了解作品的藝術性、不同作家的獨特成就,對於形成文學發達的政治、社會、思想、文化的原因,以及對歷史的影響也要切實理解。換句話說,文學史的研究,是用歷史的方法說明文學藝術作品的真實狀況和發展過程。因為研究對象是文學作品,因此要用美學藝術的方法分析評述作品作家的價值和成就。
整體學習目的在理解過去中國文學發展演變的特點和規律,總結經驗與教訓,作為今天文學研究、文學創作的借鑒,同時深化現代文學史的研究和文學觀念的基礎。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能具備中國文學史的基本知識
2能閱讀及詮釋文學史論著
3能以正確的方法研究文學史的課題
4訓練觀察、反省的思辨能力和問題感
5能具備寫作申論題的綜合應用能力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先唐小說
Novels of the First Tang Dynasty
 
2南朝梁、陳到初唐的文學風潮
Literary trends from Liang and Chen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to the early Tang Dynasty
 
3盛唐的詩人們
Poets of the Tang Dynasty
 
4中晚唐詩文的轉變
The transformation of poetry in the middle and late Tang Dynasty
 
5敦煌藏經洞
Dunhuang Scripture Cave
 
6敦煌藏經洞
Dunhuang Scripture Cave
 
7唐傳奇與唐、宋古文發展
Legends of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Ancient Prose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8期中考
midterm exam
 
9宋詞的正典化
Canonization of Song Ci
 
10宋代俗文學
Song Dynasty Popular Literature
 
11元代文學的幾種特色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Yuan Dynasty Literature
 
12「文學同人」社會學─文學結社
"Literature Fans" Sociology─Literary Association
 
13從雜劇到傳奇
From drama to legend
 
14從雜劇到傳奇
From drama to legend
 
15明清小說的發展
The Development of Novel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16期末考
final exam
 
17多元學習週-AI及SDGs訓練
Diverse Learning : AI and SDGs Training
 
18多元學習週-AI及SDGs訓練
Diverse Learning : AI and SDGs Training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25%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25%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35%    
4其他/other 15%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中國文學史》,葉慶炳,學生書局,1997。
《中國文學發展史》,劉大杰,復旦大學出版社、華正書局,1997。
《中國文學史》,游國恩等主編,臺北:五南出版社,1990年。
《中國文學史的省思》,陳國球,臺北:書林出版社,1994年。
《臺灣出版中國文學史書目提要》,黃文吉編;連文萍等撰。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1996年。
《文學史的形成與建構》,陳平原,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書寫文學的過去-文學史的思考》,陳國球、王宏志、陳清僑編。臺北:麥田出版社,1997。
《文學史的權力》,戴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
《中國文學史學史》,董乃斌等主編,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
《從四部之學到七科之學-學術分科與近代中國知識系統之創建》,左玉河,上海:上海書店,2004年。
《中國文學史》,臺靜農先生,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4年。
《中國文學史新講》,王國瓔,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6年。
《中國文學史》,龔鵬程,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
《中國文學史新著》,章培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
《中國文學史》,袁行霈主編,台北:五南出版社,2011年。
《抒情傳統與中國現代性:在北大的八堂課》,王德威,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
《假如沒有「文學史」》,陳平原,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
《作為學科的文學史》,陳平原,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
《劍橋中國文學史》,宇文所安,孫康宜等著。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3年。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中國文學史新講》,王國瓔,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6年。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雲起樓442研究室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