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歷史研究與寫作  
Course Code
HI429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The Skills of Historiography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3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歷史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必修 Required
/學程別
Program
系核心Core
課程分流
實務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跨領域 ■實作
■自學力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分組討論 ■數位融入課程(包含遠距教學、數位學習平台、zuvio、ppt、數位講桌的設備與功能、其他數位教學輔助軟體等)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葉毅均 聯絡方式
ycyeh@mail.fgu.edu.tw
03-9871000 #21622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三.2,3,4(313)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為一門實作課程,旨在令學生獲得撰寫學術書評的實際經驗。前三分之二的學期除了原則性的說明,以及教師自身經驗的分享之外,我們將閱讀精選的若干篇書評,以及兩篇研究討論。從第四週開始,同學們應已選定欲評專書,課後自行閱讀。至第十二週繳交書評初稿,並依序上臺報告心得。第十六週將發還經過詳細批閱後的書評初稿,綜合點評。請同學們依照老師的批改意見,再行修訂,並於最後一週繳交定稿。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增進批判思考能力
 加強學術寫作能力
 提高閱讀學術著作的品味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概述 
2中外學術期刊上的書評欄目介紹 
3如何評論一部史學論著 
4討論書單 
5國慶日放假 
6書評舉隅(一):介紹論點(thesis) 
7書評舉隅(二):資料運用(sources) 
8書評舉隅(三):挑戰論證(argument) 
9書評舉隅(四):概念運用(conceptualization) 
10書評舉隅(五):史家風格(style) 
11研究討論(Review Essay)舉隅(一) 
12研究討論(Review Essay)舉隅(二) 
13學生報告(一)並繳交書評初稿 
14學生報告(二) 
15學生報告(三) 
16學生報告(四) 
17綜合點評書評初稿 
18回顧與總結(繳交書評定稿)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40%  40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60% 60  
4其他/other 0%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1.楊聯陞著,蔣力編,《漢學書評》(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2.汪榮祖,《閱讀的迴響——汪榮祖書評選集》(上海:文匯出版社,2017)。
3.葛兆光,《域外中國學十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
4.葛兆光,《側看成峯:葛兆光海外學術論著評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20)。
5.毛升,《歷史不止一種寫法:十篇書評裡的歷史學景觀》(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20)。
6.唐小兵,《書架上的近代中國:一個人的閱讀史》(北京:東方出版社,2020)。
7.蔡偉傑,《從馬可波羅到馬戛爾尼:蒙古時代以降的內亞與中國》(臺北:八旗文化事業公司,2020)。
8.皮國立,《跟史家一起創作: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臺北:遠足文化事業公司,2020)。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1.張玉法,〈如何評論一部史學論著〉,《歷史學的新領域》(臺北:聯經出版公司,1978),頁151-153。
2.榮新江,《學術訓練與學術規範:中國古代史研究入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2二版),第十二講。
3.葛兆光,〈附錄 從學術書評到研究綜述的寫法〉,《思想史研究課堂講錄三編》(北京:三聯書店,2019增訂版),頁169-187。
4.蔡彥仁,〈評Wilfred Cantwell Smith, What Is Scripture? A Comparative Approach〉,《新史學》,8.2(1997.6),頁251-255。
5.陳正國,〈評Wang Fan-sen, Fu Ssu-nien: A Life in Chinese History and Politics〉,《新史學》,13.1(2002.3),頁217-224。
6.黃寬重,〈評鄧廣銘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遼宋西夏金史卷》〉,《新史學》,1.1(1990.3),頁137-143。
7.余敏玲,〈評Jay Taylor, The Generalissimmo: Chiang Kai-shek and the Struggle for Modern China〉,《漢學研究》,28.2(2010),頁425-432。
8.柳立言,〈評Beverly J. Bossler, Powerful Relations: Kinship, Status, and the State in Sung China (960-1279)〉,《臺大歷史學報》,24 (2000),頁433-443。
9.張力,〈評 Lloyd E. Eastman, Seeds of Destruction: Nationalist China in War and Revolution, 1937-1949〉,《中國現代史書評選輯》,第3輯(臺北:國史館,1988),頁333-358。
10.邢義田,〈余英時著《漢代中外經濟交通》一書的商榷〉,《史原》,3(1972),頁175-178。
11.陳永發,〈反貪汙與近代中國國家建造——與Patricia Thornton教授商榷〉,《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62(2008),頁167-189。
12.祝平一,〈Shigehisa Kuriyama(栗山茂久), The Expressiveness of the Body and the Divergence of Greek and Chinese Medicine讀後〉,《新史學》,10.4(1999.12),頁145-158。
13.楊芳燕,〈評羅志田著《國家與學術:清末民初關於「國學」的思想論爭》〉,《中國文哲研究集刊》,25(2004),頁378-382。
14.葉毅均,〈在中國發現近現代史:李懷印教授近著相關問題商榷 Huaiyin Li, Reinventing Modern China: Imagination and Authenticity in Chinese Historical Writing〉,《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88(2015),頁205-222。
15.趙慶雲,〈近代中國主敘事的源起、流變與重構——評李懷印《重構近代中國》〉,《近代史研究》,2015年第2期,頁115-129。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