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臺灣史
課號
Course Code
CHSH1002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Taiwan History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4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歷史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學分數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必修 Required
課/學程別
Program
系核心Cor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自學力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促進包容且永續的經濟成長,讓每個人都有一份好工作
■生命教育 ■跨領域 ■SDG 10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AI暨智慧課程:AI入門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智慧永續入門課程
16+2課程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莊濠賓
聯絡方式
tsjoh@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四.2,3,4(313)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1.認識台灣的歷史、觀察台灣社會文化發展及脈絡
2.認同台灣歷史與文化
3.訓練田野調查及歷史的編纂能力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 具有對歷史人文思考、觀察、體知之能力
 2. 具有對「史學經典」理性體悟之能力
 3. 具有對歷史圖像、藝術圖像反思與品評之能力
 4. 具有史料蒐集、解讀、組織與基礎寫作之能力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地理大發現的開端與臺灣的登場/The Beginning of the Great Geographical Discovery and the Emergence of Taiwan 
2荷蘭的「殖民」統治與原住民社會/
Dutch "colonial" rule and indigenous society
 
3東寧王國的統治與經營/The rule and economy of the Kingdom of Tungning 
4清領初期的治臺與移民社會/
The governance of Taiwan and immigrant society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5一個天下,兩個林家:家族勢力的出現/
One World, Two Lin Families: The Emergence of Family Power/
 
6從移墾社會到定居社會/From a migrant society to a settled society 
7開港與建省:商品經濟與物質生活的成長/
Opening of ports and establishment of provinces: the growth of commodity economy and material life
 
8茶、糖、樟腦/Tea, sugar, camphor 
9動盪的1895與臺灣民主國/The turbulent 1895 and the Republic of Taiwan 
10日本殖民政府來臺的基礎建設/Japanese colonial government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 Taiwan 
11臺灣總督府的治臺與殖民經濟/The Taiwan Governor-General's Administration and Colonial Economy 
12臺灣文化協會的創立與影響/The founding and influence of the Taiwan Cultural Association 
13食衣住行:社會發展與職業的多元/Food, clothing, housing and transportatio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occupational diversity 
14資本主義的出現:米糖相剋與諸問題/The emergence of capitalism: the conflict between rice and sugar and various problems/ 
15日治中後期臺灣社會生活與文化與「回歸祖國」後的同床異夢/Taiwan's social life and culture in the middle and late Japanese rule and the different dreams after "returning to the motherland" 
16期末測驗/final exam 
17第十七週:學生自主學習與期末專案準備
W17: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Preparation for Final Project
 
18第十八週:學生自主學習與期末專案遞交
W18: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Submission of Final Project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10% 閱讀刊物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30% 期中成果表現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40%  期末成果展現 
4其他/other 20% 課堂表現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陳宗仁,《雞籠山與淡水洋──東亞海域與臺灣早期史研究》,臺北:聯經出版社,2005。
歐陽泰(Tonio Andrade)著,鄭維中譯,《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台北:遠流出版社,2007。
陳其南,《臺灣的傳統中國社會》,臺北:允晨出版社,1991。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出版社,2008。
周婉窈,《海行兮的年代──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史論集》,臺北:允晨文化有限公司,2003。
呂紹理,《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麥田出版社,2005。
涂照彥,李明峻翻譯,《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人間出版社,1999。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周婉窈,〈山在瑤波碧浪中:總論明人的臺灣認識〉,《臺大歷史學報》40,頁93-148。
陳孔立,〈清代臺灣社會發展的模式問題—評「土著化」和「內地化」的爭論〉,《當代》第30期,頁61-75。
林滿紅,《茶、糖、樟腦業與晚清臺灣》,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臺灣研究叢刊第115號,1978。
施添福,《清代在臺漢人的祖籍分布和原鄉生活方式》,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1987。
張隆志,〈劉銘傳、後藤新平與臺灣近代化論爭——關於十九世紀臺灣歷史轉型期研究的再思考〉,收於國史館主編,《中華民國史專題第四屆討論會民國以來的史料與史學論文集》,頁2031-2056,臺北:國史館,1998。
張炎憲,〈臺灣文化協會的成立與分裂〉,收入張炎憲等編,《臺灣史論文精選(下)》,頁131-159,臺北:玉山社,1996。
呂紹理,〈日治時期臺灣的休閒生活與商業活動〉,黃富三等編《臺灣商業傳統論文集》,頁357-397,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9。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臺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出版社,1998。
陳翠蓮,《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O—一九五O》,臺北:遠流出版公司,2008。
劉進慶,《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人間出版社,2001。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512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