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史學導論
課號
Course Code
CHSH1003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Introduction to History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4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歷史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學分數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必修 Required
課/學程別
Program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自學力 ■一般課程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AI暨智慧課程:AI入門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智慧永續入門課程
16+2課程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分組討論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溫楨文
聯絡方式
wenzw@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一.2,3,4(313)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旨在介紹史學的基本概念、理論與研究方法,探討歷史學家的研究方法、歷史書寫的形式以及歷史敘事的文化與社會背景。學生將學習如何分析和批判歷史文本,並了解不同時期的史學流派與理論發展。課程還強調數位媒體技術在歷史研究和敘事中的應用,結合跨文化視角和現代編輯出版實務,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與實務能力。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使學生掌握史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並具備分析與批判歷史文本的能力。
 2.培養學生將數位媒體應用於歷史研究與敘事中的技能,並強調跨文化視角
 3.發展學生的編輯出版與歷史敘事實務能力,能夠在學術和產業領域中應用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介紹與史學基本概念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and Basic Concepts of Historiography
 
2歷史與歷史學:史學的起源與發展
History and Historiography: Origins and Development
 
3歷史文獻的分析方法
Methods of Analyzing Historical Documents
 
4不同史學流派的概述
Overview of Different Schools of Historiography
 
5批判史學與歷史敘事中的意識形態
Critical Historiography and Ideology in Historical Narratives
 
6歷史解釋與歷史真實性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 and Historical Truth
 
7口述歷史與史料的多元性
Oral History and the Diversity of Historical Sources
 
8女性主義與後殖民史學的挑戰
Challenges of Feminist and Postcolonial Historiography
 
9數位人文與史學研究的轉型
Digital Humanities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storiographical Research
 
10數位工具與史料的呈現方式
Digital Tools and the Presentation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11編輯與出版中的歷史敘事策略
Narrative Strategies in Historical Editing and Publishing
 
12文化轉譯與跨文化的歷史書寫
Cultural Translation and Cross-Cultural Historical Writing
 
13歷史敘事中的跨文化挑戰與機會
Cross-Cultural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Historical Narratives
 
14史學中的產業應用:從研究到市場化
Industrial Applications of Historiography: From Research to Market
 
15期末專案設計與實踐:數位時代的歷史研究
Final Project Design and Practice: Historical Research in the Digital Age
 
16總結與期末討論:史學研究的未來發展Conclusion and Final Discussion: Future Developments in Historiographical Research 
17多元學習週-AI及SDGs訓練
Diverse Learning: AI and SDGs Training
 
18多元學習週-AI及SDGs訓練
Diverse Learning: AI and SDGs Training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10%   出席率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35%35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35%35   
4其他/other 20%   課堂參與討論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1. 王明珂,《反思史學與史學反思:文本與表徵分析》。臺北:允晨文化,2015。
2. 布洛克(Marc Bloc)著、周婉窈譯,《史家的技藝》。臺北:遠流出版社,1989。
3. 皮耶.諾哈編、戴麗娟譯,《記憶所繫之處》。臺北:行人出版,2012。
4. 彼得.柏克(Peter Burke)著、蔡玉輝譯,《什麼是文化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5. 約翰.布羅(John Burrow)著,黃煜文,《歷史的歷史:史學家的他們的歷史時代》。臺北:商周出版,2010。
6. 理查.馬里厄斯(Richard Marius)、梅爾文.佩吉(Mel Page)著;黃煜文譯,《如何寫歷史》。臺北:五南出版社,2010。
7. 理查.伊凡斯(Richard Evans)著、潘振泰譯,《為史學辯護》。臺北: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2。
8. 許雪姬主編,《臺灣口述歷史的理論實務與案例》。臺北:臺灣口述歷史學會,2014。
9. 陳蕙貞著、王敬翔譯、黃英哲審訂,《漂浪的小羊》。臺北:台大出版中心,2015。
10. 凱斯.詹京斯(Keith Jenkins)著、賈士蘅譯,《歷史的再思考》。臺北:麥田文化,2011。
11. 游鑑明,《她們的聲音:從近代中國女性的歷史記憶談起(2版)》。臺北:五南出版,2014。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每週上課前指定、派發檔案。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上課時間在授課教室完成所有關於課業的晤談!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