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如來藏思想研究  
Course Code
BU682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Tathagatagarbha Buddhism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2 /2
開課單位/學門別
Course Offering
Department/
Academic Discipline
佛教學系碩士班 學制別
Degree
碩士班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自學力 ■品德教育
■生命教育
教學方法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分組討論 ■其他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曾稚棉 聯絡方式
cmtseng@mail.fgu.edu.tw
03-9871000 # 27213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二.2,3,4(N208)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如來藏佛性思想,無論是教義或信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它所探討的,是眾生成佛的可能性與成佛的對象。除了佛教本身,在南北朝時期,這樣的議題也被道教吸收與納入到道教的教義與信仰中。如此可見如來藏佛性思想在中國的重要性。如來藏佛性的探討超越宗派,各宗派依據各自的主要教義思想,針對如來藏佛性思想發展出不同的詮釋。在中國,有些宗派進而把如來藏佛性思想的探討,從有情眾生擴展至草木無情。這樣的延伸,也被日本佛教的本覺思想所繼承。這當中的轉折變化和因素,將會是本課所探討的內容之一。本課將依照佛教的傳播,探討如來藏佛性思想,從印度經由中國到日本的發展與變化,了解此議題在東亞文化上,如何再被詮釋與重新詮釋。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佛教與中國思想的交涉。
 如來藏佛性思想的發展與變化。
 認識如來藏思想從印度,經過中國到日本如何被再詮釋或重新詮釋。
 透過中國佛教對如來藏佛性思想的詮釋,了解佛教在中國不同的時代的思想風潮。
 如來藏經論系列的了解。
 授課進度表 Content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堂介紹; 何謂如來藏與佛性?
印度佛教:佛性詞語與概念
1.了解對應佛性之相關梵語
2.透過佛性相關梵語,了解佛性概念
3.從印度佛教發展史中,了解如來藏/佛性思想之起源與發展
 
2佛性經典發展與主要思想特色介紹
早期如來藏經的思想:《如來藏經》
1.了解如來藏/佛性思想相關經典之特色
2.藉由如來藏/佛性思想經典的特色,了解如來藏/佛性思想的發展
3.導讀《如來藏經》
 
3經典導讀與討論:《不增不減經》
1.選讀《不增不減經》
2.了解佛性/如來藏之「一」乘佛性思想概念
 
4經典導讀與討論:《不增不減經》
1.了解現階段如來藏/佛性思想發展之特色,與原始和大乘初期佛教之差別
 
51. 經典導讀與討論:《勝鬘經》
2. 如來藏/佛性思想與原始和初期大乘佛教之間的差異
 
61. 經典導讀與討論:《勝鬘經》
2. 了解現階段如來藏/佛性思想發展之特色
 
7如來藏初中期思想:《大般涅槃經》
1.探討關鍵性議題:一闡提與佛性
2.了解本經對佛性的定義
3.了解如來藏/佛性思想發展階段之特色
 
8佛性思想與唯識思想:道種性 I
1.從唯識思想和如來藏/佛性思想中 了解佛教重要概念與思想之一:種子 種性、道種性
2.了解唯識與佛性思想在種子相關概念之間的同異處
3.了解如來藏(識)染淨議題之相關爭論
 
9佛性思想與唯識思想:道種性II
唯識思想中的如來藏(識)之染淨議題之探討
 
10中國佛教:天台宗之佛性論:智顗
1.了解智顗的佛性學說
2.了解智顗思想與中國哲學思想間的關係
3.了解中國佛教與中國哲學思想間的交流
 
11學習活動週 
12天台宗之佛性論:無情有(佛)性
1.了解天台佛性思想第一新觀點:無情有(佛)性
2.透過天台湛然之作《金剛錍》,了解中國佛教獨特之無情有(佛)性思想
2.藉由無情有(佛)性思想,了解唐朝佛教思想趨勢與特色
3.中國佛教對佛性思想的新詮釋,了解中國哲學如何融入中國佛教
 
13華嚴宗與法相宗對種性/佛性之探討
1.了解華嚴宗之心性(佛性)思想
2.了解法相宗玄奘之道種性思想
 
14華嚴宗之佛性論:法藏之佛性論
1.了解法藏之心性(佛性)思想
2.透過法藏以《大乘起信論》為基礎所建構之佛性,了解法藏心性(佛性)思想與《大乘起信論》之關係
3.了解法藏如何重新詮釋法相宗之三性概念,建立三性與三無性概念以達性相交徹
4.了解法藏的三性說與法相宗的三性說之同異性
5.藉由對照天台與華嚴各自佛性思想之差異,說明二宗在各自依循不同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學派的重要和意義性
 
15無情草木有佛性
1.了解吉藏草木有佛性之說
2.中國佛教對佛教概念之全新詮釋
3.佛性與中國哲學思想:藉由吉藏之草木有佛性之說,了解佛教與中國哲學之間的思想交流
4.了解六朝時期之中國佛性思想情況
 
16佛教與道家和道教間的對話:佛性與道性
1.教義上,以佛性與道性概念為主軸,看佛教與道家和道教之間彼此相互關係、交流與影響之情形
2.中國佛教在佛性上的新詮釋
3.道教對道性的新詮釋
 
17天台宗之佛性論:佛不斷性惡
1.了解天台佛性思想第二新觀點:佛不斷性惡(此思想有違佛教原有思想)
2.選讀《觀音玄義》之佛不斷性惡思想
3.對照《觀音玄義》佛性思想與智顗之佛性思想,觀察兩者間同異性
4.了解以中國哲學思想為基礎下,如何重新建立佛不斷性惡之新觀點?
5.了解佛性與善惡之關係
 
18大綱分享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40%   課堂討論與參與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20%  大綱分享與繳交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30%  期末報告 
4其他/other 10%   出席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高崎直道 著, 李世杰 譯. 2013. 《如來藏思想》. 貴州大學出版社.
楊維中 著, 2012. 《如來藏經典與中國佛教》上下.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印順 著, 2009. 《如來藏之研究》新竹: 正聞出版社.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閱讀期刊清單將於課堂發布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s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地點: N116
時間: 未定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