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自我探索
課號
Course Code
SO140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Self-exploration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4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人文暨社會科學學院
學制別
Degree
學院
學分數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課/學程別
Program
院基礎Foundation
課程分流
雙軌學習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生命教育 ■SDG 3 健康與福祉:確保及促進各年齡層健康生活與福祉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性別平等 ■SDG 5 性別平權:實現性別平等,並賦予婦女權力 ■人權教育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AI暨智慧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智慧永續入門課程
16+2課程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其他 ■數位融入課程(包含遠距教學、數位學習平台、zuvio、ppt、數位講桌的設備與功能、其他數位教學輔助軟體等)
■分組討論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陳文華
聯絡方式
cwenhua@mail.fgu.edu.tw
03-9871000 #23415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三.2,3,4(508)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藉由各項成長議題的探索與覺察輔導活動。引導學生達成更好的生命抉擇與個人成長。課程目的為協助同學探索本身生理、心理的「健康、身體形貌、價值、認知、情感」各部分,以及環境的「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對己之影響,期待學生瞭解自己後、增加自我肯定、自我調適等成長的能力,以作為未來成熟的牧者之預備。牧者在助人工作時,常不免碰觸自身的觀點、價值、情緒、生命議題、框架等等,若能察覺自我、不防衛以對,才能協助案主、還使受助者得到自我成長益處;在工作中我們常提醒、解決別人的問題,卻忽略了察覺、改善自身的盲點,因此,能自我瞭解、自我肯定、自我接納與自我控制。
在本課程內容上,包括了:個人生命經驗的回顧、家庭關係影響的分析,使同學開始瞭解自己如何成為現在的自己,並學習面對自己的優缺點與特質個性,在嘗試分享中,逐漸練習自我開放與接納,進而發展正面的自我概念。另外,也藉由討論生命中各種不同議題如人際、兩性、親密、疏離、死亡、失落、壓力等,來察覺自身與他人觀點,並學習反思與彈性、尊重他人與多元的文化。最後,也學習情緒的察覺與壓力的管理,以及抉擇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增加自己未來的適應力、與協助他人的能力、和持續探索自己的興趣。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引導學生自我探索進而自我悅納。
2協助學生統整生命經驗並朝向自我實現來努力。
3探索個人與群體 (如家庭, 學校, 社會環境)之間的互動關係與影響。
4透過團體經驗,培養對他人及環境的覺察與認識; 並增進學習傾聽、表達、分享, 尊重與接納彼此差異的知能。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定向?課程規劃說明。
• Course Orientation / Course Planning Overview.
 
2•回顧你的童年和青春期。
•Reviewing Your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3•成年期與自主。
• Adulthood and Autonomy.
 
4•愛、關係。
•Love and Relationships.
 
5•有架構地看待家庭與親人。
• Understanding Family and Relatives in a Structured Way.
 
6•思考與父母的關係。
• Reflecting on the Relationship with Your Parents.
 
7•思考與其他家人、親人的關係。
• Reflecting on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 Family Members and Relatives
 
8期中考週。
Midterm Exam Week .
 
9•自我是什麼。
• What is the Self?
 
10•正向看待自我。
•Viewing the Self Positively.
 
11•成長記事。
• Growth Journals.
 
12•情緒與壓力管理。
• Emotions and Stress Management.
 
13•做一個你想做的女人或男人。
• Becoming the Woman or Man You Want to Be.
 
14• 壓力管理。
• Stress Management.
 
15•孤單與獨處、工作與休閒、意義與價值觀。
• Loneliness and Solitude, Work and Leisure, Meaning and Values
 
16期末考週。
Final Exam Week.
 
17多元學習彈性較學週
Flexible Learning Weeks for Diverse Studies.
 
18多元學習彈性較學週
Flexible Learning Weeks for Diverse Studies.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40%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3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30%    
4其他/other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王石珍譯(1999)。為自己出征。方智出版。
林仁和(2018)。自我探索與成長。。揚智文化。
李淑娥譯(1998)。面對自己。心理出版社。
李瑞玲譯(1994)。熱鍋上的家庭。張老師出版。
克蕾兒.馬克斯(著)。徐詩思(譯者)。(2000) 。家屋.自我的一面鏡子。張老師文化。
吳就君譯(2006)家庭如何塑造人。張老師出版社。
黃惠惠(1996)。自我與人際溝通。張老師文化。
黃惠惠(2004)。情緒與壓力管理。張老師文化。
黃惠惠(2006)。邁向成熟-青年的自我成長與生涯規劃。張老師文化。
馬修‧麥凱, 派崔克‧范寧(著) 洪夏天(譯)( 2018)Self-Esteem: A Proven Program of Cognitive Techniques for Assessing, Improving & Maintaining Your Self-Esteem真心接納自己,培養健全的自尊心。台北:遠流。
夏林清(2012)。斗室星空:家的社會田野。台北:財團法人導航基金會
鄭玉英等譯(1996)。家庭會傷人。台北:張老師出版。
劉壕等譯(2002)我是誰。台北:遠流出版社。
楊蓓(2014)。烽火家人:從原生家庭看自我成長。台北:法鼓。
邱淑惠(2019)。修復關係,成為更好的自己:Bowen家庭系統論與案例詮釋 (電子書)。台北: 商周出版。
夏林清, 王淑娟, 朱瑩琪, 江怡臨, 李丹鳳, 范文千, 鄭麗貞(2020) 。家是個張力場:歷史視野下的家庭關係轉化。台北: 心靈工坊。
Ronald W. Richardson(作者) 林琬淳(譯者)( 2019)。原生家庭療法:七個步驟,解開關係束縛,做出改變,重建更成熟的情感對應方式。 台北:本事出版社 。
周志建(2016)。跟家庭的傷說再見:與生命和解的故事療癒。台北::方智。
Charles G. Morris(著)羅惠筠、陳秀珍(譯)。(1994)。現代心理學:活適應與人生成長。美亞書版。
彭懷真(2015)。家庭與家人關係。台北:洪葉。高偉雄(2003)。我為什麼是我:探討原生家庭對個性的影響。橄欖基金會。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Gerald Corey, Marianne Schneider Corey,Michelle Muratori.張大光,張皓維,黃慧真,簡麗姿(譯者)(2018)。生命抉擇與個人成長(三版)。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每週二8:10-12:10/雲起樓A513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