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
日常生活結構分析
|
課號
Course Code
|
SY41700
|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
Structural Analysis of Everyday Life
|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
113
/1
|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
社會學暨社會工作學系學士班
|
學制別
Degree |
學士班
|
學分數
Credits |
3
|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
3
|
修別 Type |
選修 Elective
|
課/學程別 Program |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
課程分流
|
學術型
|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
|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
|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
|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
林錚
|
聯絡方式 |
clin@mail.fgu.edu.tw
|
03-9871000 #
|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
三.2,3,4(506)
|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
|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
|
做為一種內容分析的技巧,「結構分析」主要是由比利時魯汶大學(UCL)社會學家Jean-Pierre Hiernaux於1970年代發展出來的。其主要原則乃受到Claude Lévi-Strauss的結構主義人類學、以及A. J. Greimas的結構語義學的啟發。「結構分析」目標在於允許研究者儘可能最為正確地理解一位說話者,系統化分析其(書寫或口語)論述,避免說話者過快地投射其特有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假使「論述」是結構分析獨愛的材料,此種分析同樣能應用在意有所指的所有產物上,像是圖像、繪畫或其它實質性安排上(例如一棟房屋與其組成)。結構分析原則性起點:意義浮現於論述結構中,一種隱蔽的邏輯性文法中,這涉及藉由分析而重新找到,此種「結構」或「文法」(或還是「組合」)並非乍看之下那麼明顯,反而是有待探討的。
|
|
|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
|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
|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
|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
Piret, Nizet et Bourgeois, 1996, L'analyse structurale. Une méthode d'analyse de contenu pour les sciences humaines
|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
|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
B407-4 星期三1300-1500
|
學生請假規則
|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
課程平台
|
http://elearn.fgu.edu.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