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近代外交史
課號
Course Code
PA29C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Modern Diplomatic History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4 /1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學士班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學分數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課/學程別
Program
系核心Cor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一般課程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自學力 ■SDG 10 減少不平等:減少國內及國家間的不平等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AI暨智慧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智慧永續入門課程
16+2課程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分組討論 ■數位融入課程(包含遠距教學、數位學習平台、zuvio、ppt、數位講桌的設備與功能、其他數位教學輔助軟體等)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陳鴻章
聯絡方式
juijen@mail.fgu.edu.tw
03-9871000 # 23618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三.7,8,9(309-2)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近代外交史這門課程主要目的在於了解當今世界的形成,也就是對當今世界國家間的各種愛恨情仇、及衝突的背景和原因做更深入分析與了解。本課程分為兩個部分,中國外交史部分,將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開始,到1978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為止,探討主題及案例包括: 清末改革、甲午戰爭、八國聯軍、北洋政府對外關係、國民政府對外關係與抗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與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等等。而西方外交史部分,將從1870年普法戰爭後的歐洲開始,到1991年冷戰結束為止,討論主題包括,俾斯麥外交政策、法俄同盟與歐戰、俄國大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戰、聯合國的創建、韓戰、古巴飛彈危機、越戰等等。本課程也將以國際關係中的各種理論架構,解釋外交決策的原因及結果,使同學對國際關係課程中所學習的理論,有更進一步的了解。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使學生了解近代世界的形成,與當今世界重要國家各種恩怨及衝突的原因
2了解影響現代世界的各種重要事件的前因及後果
3更清楚的了解國際關係理論和它們的解釋能力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國際關係中的理論複習與回顧
Theoretical Review and Retrospection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2中國外交史部分 鴉片戰爭
Chinese Diplomatic History: The Opium War
 
3清末改⾰
Reform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4甲午戰爭與八國聯軍
Sino-Japanese War and the Eight-Nation Alliance
 
5北洋政府對外關係
Beiyang Government's Foreign Relations
 
6國⺠政府對外關係與抗戰
The National Government's Foreign Relations and the War of Resistance
 
7中華⼈⺠共和國建國與聯合國中國代表權問題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issue of China's representation in the United Nations
 
8美國與中華⼈⺠共和國建交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stablish diplomatic relations
 
9⻄⽅外交史部分 普法戰爭與俾斯麥外交
Western Diplomatic History: Franco-Prussian War and Bismarck’s Diplomacy
 
10法俄同盟與歐戰
Franco-Russian Alliance and the European War
 
11俄國⼤⾰命
Russian Revolution
 
12第⼆次世界⼤戰
World War II
 
13聯合國的創建
Cre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14韓戰與美俄軍備競賽
The Korean War and the US-Russia Arms Race
 
15核武戰略與古巴⾶彈危機
Nuclear Strategy and the Cuban Bomb Crisis
 
16越戰與尼克森主義
Vietnam War and the Nixon Doctrine
 
1716+2 課程
16+2 Program
 
1816+2 課程
16+2 Program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15%   100%(出席)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35%  100%(期中報告)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35%  100% (期末報告) 
4其他/other 15%   100% (課堂參與)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Gulick, Edward Vose. Europe’s Classical Balance of Power. New York: W.W. Nortonand Company, 1955.
鄒文海與董修⺠合譯, ⻄洋外交史(台北:教育部出版,正中書局印⾏,⺠國79年11⽉)
傅啟學,《中國外交史》(台北:商務,1994)。
張麟徵,《近代國際關係史》(台北:揚智,2002)。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板野正⾼ 著 陳鵬仁譯 《近代中國政治外交史》(台北;台灣商務 2005) 林健太郎著 陳鵬仁譯《世界近代史》(台北: ⽔⽜出版社 1993)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德香樓 404之2 事先約時間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