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文化創意研究專題
課號
Course Code
CTR21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Topics on Cultural Reinvention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3 /2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創意與科技學院碩士班
學制別
Degree
碩士班
學分數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課/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雙軌學習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跨領域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促進綠色經濟,確保永續消費及生產模式
■永續發展 ■SDG 11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建立多元夥伴關係,協力促進永續願景
■一般課程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AI暨智慧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分組討論 ■參訪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蔡明志
聯絡方式
mctsai@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四.5,6,7(113)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本課程之授課內容,主要著重在具文化內涵之創意思維與實踐,尤其強調具文化再創造性的文化創意。課程原則上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份介紹文化創意發展的背景脈絡,以明瞭文化創意產業能夠在當代發展的原因;第二部分則以陳育平「原鄉時尚」之概念,做為文化創意論述與實踐間的銜接;第三部分則選擇從「創意生活」、「文化資產與文化再創造」、「環境空間與文化創意」三個面向,以個案分析方式介紹國內外具啟發性之重要範例。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說明文化創意的內涵與特性,體認文化創意對社會新文化再造的意義。
 透過個案分析,了解文化創意生成與呈現的文化性與產業性。
 為進行相關研究奠立思想與方法的基礎。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簡介
Course Introduction
 
2文化型創意
Culture-based Creativity and Cultural Reinvention
 
3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脈絡(1):新經濟型態與後現代消費文化Contex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1): New Economy and Postmodern Comsumer Culture 
4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脈絡(2):新科技與新媒體
Context of Cultural Industries (2): New Technology and New Media
 
5文化創意與原鄉時尚(1)
Cultural Reinvention and Native Trend (1)
 
6文化創意與原鄉時尚(2)
Cultural Reinvention and Native Trend (1)
 
7兒童節清明節(放假一天)
Children’s Day & Qingming Festival (Class suspension)
 
8博物館館藏衍生性商品-以故宮為例
Museum Derivatives based on Collections
 
9博物館公益文創
Cultural Reinvention for public charity of the Museum
 
10文化資產與地方創生
Cultural Heritage and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11風土經濟與地方創生
Terroir-Economics and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12地方節慶文化與城市行銷(1)
Cultural Festivals and City Marketing (1)
 
13地方節慶文化與城市行銷(2)
Cultural Festivals and City Marketing (2)
 
14創意城市
The Creative City
 
15教育文創
Cultural Reinvention for Education
 
16期末報告
Report Presentation
 
17老屋再生工作坊
Old Building Regeneration Workshop
 
18老屋再生工作坊
Old Building Regeneration Workshop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20%000100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0%0000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0%0000
4其他/other 80%001000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小林克,2016,《喜新戀舊: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的結合》。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文化部,2011,《Charming Taiwan臺灣文創精品專輯2011》。台北:文化部。
文化部,2013,《臺灣文創精品專輯2012》。台北:文化部。
瓦歷斯.拉拜,2013,《當代原住民藝術、工藝、文化創意誌》。台北市:桑格文化。
李宇紅、白慶祥,2008,《文化創意經典案例教程》。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辛永勝、楊朝景,2015,《老屋顏:走訪全台老房子,從老屋歷史、建築裝飾與時代故事,尋訪台灣人的生活足跡》。台北市:馬可孛羅。
周鈺庭,2019,《文創地圖:指引,一條文創的經營路徑》。台北市:華都文化。
周德禎(等), 2019,《文化創意產業之個案與故事》。台北市:五南。
林炎旦(編),2010,《文化創意產業國際經典論述》。台北:師大書苑。
高璇,2020,〈兩岸故宮文創商品特色之比較研究〉,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碩士論文。
張麗華,2009,《故宮名畫:找感動、找創意》。台北市:臺灣商務。
莊英秋,2021,〈博物館公益文創的意義與價值:以國立歷史博物館為例〉,佛光大學文化資產與創意學系碩士論文。
陳柔縉,2018,《一個木匠和他的台灣博覽會》。台北市:麥田。
陳凌雲,2019,《博物館文化創意商品開發研究》。上海市: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程湘如,2016,《把土裡土氣變揚眉吐氣:一鄉一特色:地方產業文創與商品文設計密碼》。台北:時報文化。
賀德麟(等),2014,《文化創意產業之個案與故事》。台北:五南。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台北市:臉譜。
黃光男(等),2016,《氣韻生動:文化創意產業20講》。台北:藝術家。
漢寶德,2014,《文化與文創》。台北市:聯經。
劉俊裕,2021,《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藝文節慶、賽事活動與都市文化形象》。台北市:巨流。
韓良露,2011,《文創進行式:走訪25個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現場》。台北:遠流。
蘇明如(等),2016,《文創與城市:論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文創觀光》。台北:五南。
大衛索羅斯比(David Throsby)(著),張維倫(等譯),2003/2009,《文化經濟學》(Economics and Culture)。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約瑟夫.派恩(B. Joseph Pine II)&詹姆斯‧吉爾摩(James H. Gilmore)(著),夏業良、魯煒(譯),1999/2003,《體驗經濟時代》(The Experience
Economy)。台北:經濟新潮社。
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著),傅振焜(譯),2010,《創意新貴II:經濟成長的三T模式》(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台北:日月文化(寶鼎)。
查爾斯.蘭德利(Charles Landry)(著),楊幼蘭(譯),2008,《創意城市: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The Creative Cities: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台北:馬可孛羅。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大衛索羅斯比(David Throsby)(著),張維倫(等譯),2003/2009,《文化經濟學》(Economics and Culture)。台北:典藏藝術家庭。
約瑟夫.派恩(B. Joseph Pine II)&詹姆斯‧吉爾摩(James H. Gilmore)(著),夏業良、魯煒(譯),1999/2003,《體驗經濟時代》(The Experience
Economy)。台北:經濟新潮社。
理查.佛羅里達(Richard Florida)(著),傅振焜(譯),2010,《創意新貴II:經濟成長的三T模式》(Cities and the Creative Class)。台北:日月文化(寶鼎)。
查爾斯.蘭德利(Charles Landry)(著),楊幼蘭(譯),2008,《創意城市:打造城市創意生活圈的思考技術》(The Creative Cities: A Toolkit for Urban
Innovators)。台北:馬可孛羅。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週四中午12:00 - 13:00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