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文化觀光專題
課號
Course Code
CTR20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Topics on Cultural Tourism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3 /2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創意與科技學院碩士班
學制別
Degree
碩士班
學分數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課/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雙軌學習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跨領域 ■一般課程 ■SDG 11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生命教育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AI暨智慧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場域教學 ■其他
■分組討論 ■參訪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厲以壯
聯絡方式
yclee@mail.fgu.edu.tw
03-9871000 #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五.7,8,9(506)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文化觀光是21世紀觀光產業中最重要的類型,是以文化資產為核心進行參訪的觀光型態。無論大至世界文化遺產的旅遊,小至深度感受地方風土文化資源的小旅行,都屬於文化觀光的範疇。本課程主要探究當代文化觀光所關切的諸多議題,以及規劃文化觀光主題遊程的方法。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認識文化觀光的基本概念
 掌握文化觀光遊程的規劃方法
 瞭解文化觀光與永續發展的關係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Introduction
課程介紹
 
2Guidelines
導論
 
3Definition, categories, contents and resources
文化觀光的定義、範疇、內涵與資源 (1)
 
4Definition, categories, contents and resources
文化觀光的定義、範疇、內涵與資源 (2)
 
5Definition, categories, contents and resources
文化觀光的定義、範疇、內涵與資源 (3)
 
6Definition, categories, contents and resources
文化觀光的定義、範疇、內涵與資源 (4)
 
7Cultural tourism and heritages(cultural and natural)文化觀光、地方文化及自然遺產(風土資源)活化與青年返鄉 
8Cultural tourism and heritages(cultural and natural)文化觀光、地方文化及自然遺產(風土資源) 
9MT Exam期中作業成績併入平時成績
10Methods and design (in general)文化觀光內容設計方法:概說 
11Methods and design
文化觀光內容設計方法(1):從消費者角度思考(旅人的思維)
 
12Methods and design
文化觀光內容設計方法(2):洞察、串連亮點
 
13Methods and design
文化觀光內容設計方法(3):幕後的導演與幕前的帶路人
 
14Marketing
文化觀光與地方創生的行銷
 
15Commercial paterns
文化觀光與地方創生的商業模式:價值主張與顧客定位
 
16Examples
文化觀光與地方創生典例解析
 
17Examples
文化觀光與地方創生典例解析
 
18Final exam期末成績評量方式依教師規定執行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10%000各項作業與平時學習考核。作業形式與考核方式由教師訂定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0%000期中作業成績併入平時成績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90%000期末考試:期末成績評量方式依教師規定執行
4其他/other 0%000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山崎亮,2015,《社區設計:重新思考「社區」定義,不只設計空間,更要設計「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莊雅繡譯。台北市:臉譜。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2016,《臺北歷史地圖散步》。台北市:台灣東販。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2018,《臺中歷史地圖散步》。台北市:台灣東販。
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2019,《臺南歷史地圖散步》。台北市:台灣東販。
木下齊,2017,《地方創生:小型城鎮、商店街、返鄉青年的創業10鐵則》,張佩瑩譯。台北市:不二家。
木下齊,2018,《地方創生:觀光、特產、地方品牌的28則生存智慧》,張佩瑩譯。台北市:不二家。
木下齊,2018,《地方創生戰鬥論:地區營造從活動到事業,必備的思考、實踐、技巧》,林書嫻譯。台北市:行人。
王浩一,2007,《慢食府城:台南小吃的古早味全記錄》。台北市:心靈工坊。
王浩一,2008,《在廟口說書》。台北市:心靈工坊。
王浩一,2012,《漫遊府城:舊城老街裡的新靈魂》。台北市:心靈工坊。
台北城市散步,2017,《台北城市散步:走過,不路過》。台北市:奇異果文創。
田村秀,2017,《怎能不愛在地文化:日本軟實力的秘密》,游韻馨譯。台北市:開學文化。
何承育(等),2019,《讓世界旅人看見台灣:地方創生╳觀光創新的12堂課》。台北市:遠流。
松永安光(等),2018,《地方創生最前線:全球8個靠新創企業、觀光食文化,和里山永續打開新路的實驗基地》,林詠純譯。台北市:行人。
洪震宇,2018,《風土餐桌小旅行:12個小地方的飲食人類學筆記》。台北市:遠流。
洪震宇,2019,《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台北市:遠流。
洪震宇,2021,《風土創業學:地方創生的25堂商業模式課》。台北市:遠流。
神尾文彥、松林一裕,2018,《地方創生2.0》。台北市:時報出版。
高鵬翔(2010),《文化觀光》。台北市:鼎茂。
張家麟,2016,《宗教GPS:深度旅遊導覽手冊》。台北市:台灣宗教與社會協會。
梅棹忠夫,2014,《民族學家的京都導覽:從地理、歷史、居民性格到語言》,蔡文淑譯。新北市新店區:遠足文化。
陳善珮、陳正茂,2014,《文化觀光:臺灣文化資產》。台北市:五南。
渡邊義孝,2019,《臺灣日式建築紀行》,高彩雯譯。台北市:時報出版。
游智唯,2020,《鄉下創業學:27個日本+台灣地方商業案例觀察》。台北市:寫樂文化。
程湘如,2016,《把土裡土氣變揚眉吐氣:一鄉一特色:地方產業文創與商品文設計密碼》。台北:時報文化。
黃金柱、林詠能、俞龍通,2018,《文化觀光:提升遊客生活與文化涵養的主流觀光》。新北市中和區:華立圖書。
黃躍雯(2018),《文化觀光:邁向永續的規劃與經營》。台北市:五南。
楊正寬(2010),《文化觀光:原理與運用》。新北市深坑區:揚智文化。
筧裕介,2022,《地方創生╳SDGs的實踐指南:孕育人與經濟的生態圈,創造永續經營的地方設計法》,陳令嫻譯。台北市:裏路。
臺灣文學博物館採訪小組,2015,《遇見文學美麗島:25座臺灣文學博物館輕旅行》台北市:前衛。
嚴長壽,2008,《我所看見的未來》。台北市:天下遠見。
蘇明如,2014,《文化觀光》。台北市:五南。
蘇明如(等),2016,《文創與城市:論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文創觀光》。台北:五南。
蘇明如,2016,《文創與城市:論臺灣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文化觀光》。台北市:五南。
蘇明如,2018,《老產業玩出新文創:台灣文創產業與聚落文化觀光誌》。台北市:晨星。
Chambers, Erve,2014,《觀光人類學:旅行對在地文化的深遠影響》,李宗義、許雅淑譯。台北市:游擊文化。
McKercher, Bob & Hilary du Cros,2010,《文化觀光:觀光與文化遺產管理》,劉以德審譯。台北市:桂魯。
Urry, John,2007,《觀光客的凝視》。台北市:書林。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洪震宇,2019,《風土經濟學:地方創生的21堂風土設計課》。台北市:遠流。
洪震宇,2021,《風土創業學:地方創生的25堂商業模式課》。台北市:遠流。
其他詳本課程數位學習平臺。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雲起樓451室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