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列印  
                           
   
  請尊重智慧財產權,課程教材不得非法影印。  
  佛光大學
Fo Guang University
教學計畫表 Syllabus
 
 
課程中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Chinese
科學發展史
課號
Course Code
GE46000
課程英文名稱
Course Name in English
History of Science Development
學年/學期
Academic Yeas/Semester
113 /2
開課單位/學門別
Department/Academic Discipline
自然科學課群
學制別
Degree
學士班
學分數
Credits
 3    
每週授課時數
Weekly Hours of Instruction
 3   
修別
Type
選修 Elective
課/學程別
Program
學系專業選修Specialized Elective
課程分流
學術型
課程內容
Curriculum attribute
■生命教育 ■永續發展 ■SDG 11 永續城鄉:建構具包容、安全、韌性及永續特質的城市與鄉村
■自學力 ■一般課程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生態系,以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海洋環境劣化
■跨領域 ■SDG 4 優質教育:確保有教無類、公平以及高品質的教育,及提倡終身學習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保育及永續利用陸域生態系,確保生物多樣性並防止土地劣化
■環境教育
AI暨智慧永續發展
AI暨智慧課程:AI入門課程    永續發展課程: 智慧永續入門課程
教學方法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講授 ■創新教法(各種改良傳統教學之方式皆包含) ■數位融入課程(包含遠距教學、數位學習平台、zuvio、ppt、數位講桌的設備與功能、其他數位教學輔助軟體等)
■分組討論
授課教師
Instructor
馬遠榮
聯絡方式
t110935@mail.fgu.edu.tw
03-9871000 #11010
上課時間/地點
Time of Class/Location of Class
四.5,6,7(210電腦教室)
先修課程
Prerequisites
課程描述(若為實務型課程需含搭配產業界或非營利組織需求之說明)
Course Description
 
使學生瞭解科學發展歷史與科學知識的謬論。
 
課程目標 (若為實務型課程請具體描述該課程所要培養之實務能力)
Course Objectives
序號目標描述
1在人類歷史的演進過程中,瞭解科學發展的意義與價值,並進一步反思今日科技vs.社會的錯綜複雜關係。
2從科學的歷史事件中了解當時科學家研究科學時的處境與社會氛圍。
3透過科學史的理解會對科學架構與意義有更進一步的認識。
4從科學史的基礎出發,連結宗教、文學、藝術等多元面向,以期綜合理解各時代的意義。
5避免輝格式歷史(Whiggsh history)切入,強調每個時代都有自己時代的歷史任務與脈絡。
授課進度表
Weekly Schedule
週次內容備註
1課程簡介 導論:如何看待歷史上的科學知識?科學史影片: 天才無限家科學史書籍:《科學簡史》Course Introduction 
2自然知識如何形成?宇宙生成論之意義摺紙學希臘數學科學史叢書:《劍橋科學史》
How is Natural Knowledge Formed? The Significance of Cosmogenesis Theory
 
3古希臘的科學、數學與生物學科學史書籍:Greek Mathematics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Biology in Ancient Greece
 
4希臘化時代的科學、數學與生物學
科學雜誌:《科學人》、《科學月刊》
Science, Mathematics, and Biology in the Hellenistic Era
 
5醫療的四種歷史敘述
醫學史影片:杜聰明博士
Four Historical Narratives of Medicine
 
6埃及、巴比倫早期科學史
科學史書籍:《回到最初》
埃及、巴比倫早期科學史
History of Early Science in Egypt and Babylon
 
7幾何原本vs.九章算術
科學史影片:八田與一
Science History Video: Yoichi Hatta
 
8中世紀科學史:基督教、大學的建立與亞
里斯多德學說
History of Science in the Middle Ages
 
9中世紀科學史:基督教、大學的建立與亞
里斯多德學說
History of Science in the Middle Ages
 
10文藝復興科學史
科學史影片:博士熱愛的算式
History of Science in the Renaissance
 
11中國科學史(到十三世紀為止)科學史書籍:《李儼錢寶琮科學史全集》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12日本的古代天文學與曆法
科學史影片:天地明察
Ancient Japanese Astronomy and Calendars
 
13哥白尼與克卜勒天文學開啟的科學革命
科學史書籍:《追蹤哥白尼》、《克卜勒》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Initiated by Copernicus and Kepler in Astronomy
 
14伽利略,機械論與牛頓
科學史書籍:《星際信使》、《伽利略女兒》
Galileo, Mechanism, and Newton
 
15中國科學史(十三世紀以後)
科學史影片:利瑪竇與徐光啟
科學史書籍:《傳教士與中國科學》
History of Science in China
 
16達爾文與天擇說
科學史書籍:《達爾文》、《物種原始》
Darwin and the Theory of Natural Selection
 
1716+2彈性教學週
Flexible Learning Week
 
1816+2彈性教學週
Flexible Learning Week
 
 
學期成績計算及多元評量方式
Grading Policy
項次配分項目/catagory配分比例/Percentage會考測驗/general_test實務操作/accounting_practice專題發表/case_presentation其他/other
1平時成績/Asssignments 30% 隨堂測驗Pop Quiz  
2期中考成績/Midterm Exam 30%  期中報告Midterm Report 
3期末考成績/Final Exam 30%  期末報告Final Report 
4其他/other 10%   出席率Attendance Rate
主要參考書目
References

1. 洪萬生編,《格物與成器》,台北:聯經出版,1982。
2. 安‧魯尼著(陳敏晧譯),《數學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 (The story of Mathematics)》,台北:臉譜出版社,2013年3月。。
3. 恩司特‧費雪著(陳恆安譯),《從亞里斯多德以後》,《在費曼之前》,台北:究竟出版,2001。
4. 戴維‧林德伯格,《西方科學的起源》,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2001/2003。
5. 艾倫.G.狄博斯 (2000),《文藝復興時期的人與自然》(Man and Nature in the Renaissance)(周雁翎譯),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6. Lindberg, David C. (1992). The Beginnings of Western Science: The European Scientific Tradition in Philosophical, Religious, and Institutional Context, 600 B.C. to A.D. 1450. Chicago: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7. Aristotle, ed. Jonathan Barnes, 2vols. (1984).The Complete Works of Aristotl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8.G. E. R. Lloyd (1970). Early Greek Science: Thales to Aristotle, New York /London: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
9. Grant, Edward (1977). Physical Science in the Middle Age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 Clagett, Marshall (1959). Science of Mechanics in the Middle Ages. Madison: Wisconsin University Press.

指定閱讀
Required Readings

教師座談/晤談地點與時間
Course Management SystemInstructor' Office and Office hours

雲起樓306(Yunqi Building 306)
學生請假規則

1. 學生請假悉依本校「學則」及「學生請假辦法」規定辦理。
2. 依本校「學則」第33條,曠課一小時,以缺課二小時論。學生某一科目之缺課總時數達該科全學期授課時數三分之一,經該科教師扣考後,即不准參加該科目之學期各項學習成績考試或評量。
課程平台

http://elearn.fgu.edu.tw